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89篇
  146篇
综合类   857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595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PCV2对母鼠产仔及仔鼠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取4只SPF级公鼠和12只SPF级母鼠进行腹腔接种PCV240.2mL,另取2只SPF公鼠和6只SPF母鼠腹腔接种无菌细胞培养液0.2mL作为对照组.接种10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公鼠和母鼠均合笼饲养,待母鼠生产后记录窝产仔数、死胎数、弱仔数、断奶数,并统计断奶仔鼠的...  相似文献   
92.
为阐明不同整枝留果方式对甜瓜植株衰老的调控效应及生理机制。以厚皮甜瓜雪彤8号为材料,探讨6种整枝留果方式的库源建成对植株衰老的影响及植株衰老过程中生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双蔓四瓜、单蔓三瓜处理增加了植株叶面积的荷载量,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加速了叶片衰老;双蔓双瓜、单蔓单瓜的处理方式使植株功能叶保持适宜的荷载量,间接延长了功能叶的光合能力与寿命。与其他整枝留果方式相比,双蔓四瓜、单蔓三瓜处理方式库源比例过大,造成果实发育后期CAT、SOD和POD等3种保护酶活性降低较快,MDA含量和ETH释放量增加,其根系的伤流量和有效根体积均较小,导致植株早衰。因此,整枝留果可通过改变植株的库源关系调控植株的衰老进程,过分增库会使体内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被打破,丧失保护性酶清除活性氧及降低活性氧伤害的功能,质膜过氧化程度增高,乙烯释放量加剧;通过减少根系的伤流量和有效根体积,使根系得不到必需有机物的供应,削弱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只有合理运用整枝留果方式,才能有效调控甜瓜生长发育,实现正常成熟,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以大花绣球(Hydyangea macrophylla)、圆锥绣球(Hydyangea paniculata)和乔木绣球(Hydyangea arborescens)3个品系共56个绣球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温室大棚进行高温胁迫试验,调查分析其形态变化及热害症状,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之后,不同绣球品种的热害指数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有19个品种的热害指数较小,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是适宜苏州地区引种和推广的优良绣球品种;大花绣球11个品种表现为中等耐热性,15个品种耐热性差,更适宜应用在温度不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高光效种质,为枸杞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试验,连续2 a对76份枸杞种质材料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物理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枸杞种质的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合理的高光效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枸杞种质间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叶面积、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气孔导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比叶重、叶面积的变异系数大,为46.3%~57.6%,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率的变异系数小,在10.9%~27.4%。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88%,具有代表性,筛选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叶面积、叶鲜质量、比叶重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权重值依次为蒸腾速率>比叶重>叶鲜质量>气孔导度>叶面积>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通过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种类型,低光效型6个,中等光效型51个,高光效型19个。利用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重新进行分类,只有1个材料被误判,总误判率为1.32%,判对的概率为98.68%,分类结果可靠,可为后续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95.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配方的穗肥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等品种糯稻的产量、养分积累、品质、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成分和比例、特征香气等的影响.设2个处理:不施新型穗肥对照(CK);施新型穗肥.结果表明,经过香糯稻专用缓释穗肥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的产量分别增加0.55、0.75、0.72 t/hm2;皖稻68的Fe含量增加0.11 mg/kg,特糯2072的Ca、Zn含量分别增加0.22、0.09 mg/kg,嘉糯65的Mg、Cu含量分别增加0.76、0.05 mg/kg;皖稻68、特糯2072的支链淀粉含量分别增加8.3百分点、7.7百分点,特糯2072的VB2含量增加0.57 mg/kg,嘉糯65的整精米率增加7.2百分点,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增加5.4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香糯米的特征香气物质成分中,增加了2-己基-1-癸醇、2-辛基-1-癸醇、2-庚酮、3-十五酮、苯甲酮、苯并噻唑、癸基辛基醚和乙酸乙酯,其他特征香气物质的增加幅度为0.21~10.25百分点;皖稻68、特糯2072、嘉糯65对致病菌的感染率降低幅度为16.00%~32.00%.综上,新型穗肥可以有效地增加糯稻生物量,提高糯稻品质,适度增强糯稻对病害的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96.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 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98.
以‘和服’、‘红塔山’2个品种凤尾鸡冠花(Celosia plumose‘Kimono’;Celosia plumose‘Hongta’)种子为研究对象,经2种重金属(Cu2+、Pb2+)不同质量浓度梯度(50、200、350、500 mg/L)的处理,测定各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长度,计算种子耐金属胁迫的适宜重金属质量浓度、半致死重金属质量浓度、极限重金属质量浓度;分析2种重金属胁迫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凤尾鸡冠花适应重金属质量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随着处理液Cu2+质量浓度的升高,凤尾鸡冠花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逐渐呈降低趋势。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Pb2+的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有所升高,表现为低促高抑;Cu2+胁迫对凤尾鸡冠花种子的毒害作用较Pb2+更强。(2)在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经Cu2+、Pb2+胁迫的凤尾鸡冠花种子仍分别有60%、70%以上的发芽率,说明凤尾鸡冠花种子对2种重金属具有一定耐受性,‘红塔山’种子的耐受性略高于‘和服’种子的耐受性。(3)重金属Cu2+对种子胚根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处理液质量浓度为50 mg/L时,Cu2+胁迫使凤尾鸡冠花根尖受害显著。低质量浓度Pb2+胁迫时凤尾鸡冠花胚根子叶发育正常;处理液质量浓度为200 mg/L至更高,Pb2+胁迫时胚根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出现胚根停止生长、变黑、腐烂的现象。Cu2+对2种凤尾鸡冠花种子萌发的抑制较强,Pb2+在低质量浓度时表现出促进发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生物质能源,筛选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对于开发利用这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从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TW063-3,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该菌株为草酸青霉.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寻找最佳培养条件,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参数.筛选得出最佳培养条件:1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2 g/L硝酸铵,pH值为3.0,200 r/min培养6 d.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酶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34.1%,达到524.4 U/mL.研究结果可为生物降解纤维素酶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油页岩与有机肥按不同比例配施(0:1,1:1,1.5:1,2:1)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页岩与有机肥配施对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氮肥作用,其中油页岩与有机肥按1.0-1.5:1配施的处理最佳,可使花生产量、果实数、双粒数、单株果重、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对照CK增加108%,86%,99%,50%,110%,86.7%;使花生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较CK增14.6%和89.7%。但高用量油页岩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及光合性能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须注意用量,或经有效处理后再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