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林业   407篇
农学   331篇
基础科学   375篇
  364篇
综合类   2165篇
农作物   342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1363篇
园艺   325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51.
为明确外源调控物质对冬小麦早春低温抵御能力的调控效应,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拔节期倒春寒来临前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喷施氨基酸水溶肥(200倍液,T1)、蔗糖(500倍液,T2)、0.004%芸苔素内酯(800倍液,T3)及其等倍混合液(200倍液氨基酸水溶肥+500倍液蔗糖+800倍液芸苔素内酯,T4)4个调控处理,分析了拔节期发生倒春寒条件下不同调控处理间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和籽粒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T4处理下冬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增加,且成熟期籽粒、穗轴及颖壳、茎鞘及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T2、T3、T4处理使小麦结实率均显著提高;T4处理在不降低穗粒数和穗数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T1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由此得出,在冬小麦拔节期倒春寒来临前,喷施氨基酸水溶肥+蔗糖+0.004%芸苔素内酯混合液有助于提高小麦抵御低温逆境的能力,实现抗逆稳产。  相似文献   
152.
山东近海中上层鱼类捕捞现状及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3.
里下河地区是全国重点水产商品基地, 90年代以来该地区特种水产发展很快,但仍存在很大潜力,本文通过对特种水产概念和在扬州市里下河地区发展的分析,提出应抓住苗种和技术两大环节,促进扬州市里下河地区特种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扬州市里下河地区特种水产养殖发展的动因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扬州市里下河地区水产业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改进经营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行了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品种结构的改革,实现了从以捕捞为主向以…  相似文献   
154.
咸海卡拉白鱼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取3+龄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进行全人工繁殖,对受精卵各阶段发育形态进行观察.该鱼受精卵呈圆球状,为沉性卵,微粘性,卵粒白色透明,直径(1.32±0.04) mm.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视泡形成期、尾芽期、肌肉效应期、胚动期、心脏搏动、出膜前期和孵化期.水温22~24 ℃时,受精卵经56 h 45 min孵化出仔鱼.胚胎发育所需积温1 232~1 344 h·℃.孵化第1天仔鱼沉卧水底,体色为白色,全长(4.51±0.08) mm;第4天仔鱼平游,开始摄食蛋黄和单细胞藻类;第6天鱼体卵黄囊消失,食轮虫或丰年虫幼体;第10天仔鱼全长(7.60~9.80) mm时下塘,仔鱼摄食浮游生物;第15天仔鱼全长(9.10~11.3) mm摄食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55.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 研究了盐度、碱度以及盐碱交互作用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Na+K+Cl-、尿素氮)浓度和鳃丝Na+/K+ -ATP酶活力的影响。单因子实验中, 随着含盐水平(8 g/L10 g/L12 g/L14 g/L)的增大, 大鳞鲃血清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K+Cl-)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 鳃丝Na+/K+-ATP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 受体内外渗透压差的影响最显著(P<0.05)。碱度的增大(19.05 mmol/L30.20 mmol/L47.86 mmol/L75.86 mmol/L)能引起血清K+和尿素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 但对血清渗透压和鳃丝ATP酶活力无显著影响。在双因子实验中, 盐碱交互升高会引起渗透压和血清离子(Na+Cl-、尿素氮)显著升高(P<0.0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盐度、碱度及交互作用均对渗透压有显著影响, 影响作用最大的是盐度, 其次是碱度, 交互作用最小。鳃丝Na+/K+-ATP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最高值出现在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L的正交试验组。从实验结果可得出, 大鳞鲃在盐度12g/L以下的水体中能生存, 在盐碱共存的环境下, 能耐受的上限为盐度10 g/L、碱度30.20 mmol。本研究旨在掌握大鳞鲃的生存盐碱度范围, 以期为该物种的增养殖生产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6.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由初孵仔鱼至23日龄的大鳞鲃消化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初孵大鳞鲃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消化道位于卵黄囊上方并伸展至卵黄囊后部,由柱状上皮细胞所组成,大部分为细胞索。2日龄时,口裂形成,口咽腔向鱼体后部进一步延伸。4日龄时,大鳞鲃的消化道由口至肛门全部打通,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前肠和后肠四部分。5日龄时,整个食道形成黏膜层,杯状细胞迅速增多,开始形成纵向褶皱。7日龄时,肝脏和胰脏的基本结构形成,并在肝脏和胰脏之间出现由单层柱状细胞围成的胆囊。10日龄时,卵黄囊消失,大鳞鲃完全通过摄取外界食物获取营养。10日龄—14日龄,消化道长度增长,褶皱加深,吸收表面积增加。14日龄后,通过大量摄食外源食物,大鳞鲃的体长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57.
以网片断裂强力、网片断裂伸长率和网片断裂强力保持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K型网目对渔用乙纶网片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型网目下网目内径之比在1.01~1.20时,网片断裂强力随着网目内径之比的增大而下降,两者呈密函数相关。同规格线的网片,K型网目下且两网目内径之比相同时,小规格网目尺寸的网片断裂强力损失小,断裂伸长率高,而大规格网目尺寸的网片断裂强力损失大.断裂伸长率低。  相似文献   
158.
微卫星标记分析大鳞鲃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生长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翠云  耿龙武  李超  孙效文  徐伟 《水产学报》2013,37(8):1121-1128
大鳞鲃作为水产引进种,受建群数量较小的影响其遗传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在育种实践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基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实验用2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大鳞鲃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9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各标记等位基因数为2~5个,片段大小为109~367 bp,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44 5~4.626 4,观测杂合度(Ho)为0.135 4~1.000 0,期望杂合度(He)为0.126 9~0.788 1,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8 3~0.749 0,平均为0.428 1。统计结果显示,大鳞鲃养殖群体处于中度多态水平;经χ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表明,大鳞鲃养殖群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有8个微卫星标记显著偏离了平衡。利用SPSS 19.0的GLM模型分析24个微卫星标记与体质量、体长、体高和体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1、B20、B45、B51、B59、BC38与4项生长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B26与体质量、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性,BC3与体质量和体长具有显著相关性,进而使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微卫星标记具有生长性状优势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9.
为了寻求小麦、玉米生产的最佳水肥配置模式,在不同灌溉方式(喷灌、移动喷灌、小白龙)下设置8个不同养分配置[底施N_(34)P_6K_8750 kg/hm~2(T1)、底施N_(34)P_6K_8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2)、底施N_(28)P_(15)K_5750 kg/hm~2(T3)、底施N_(28)P_(15)K_5 75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4)、底施控释肥600 kg/hm~2(T5)、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6)、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T7)、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T8)],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养分配置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白龙灌溉处理相比,移动喷灌和喷灌处理均可提高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分别增加1.64%~14.04%、1.40%~6.89%、3.94%~10.07%,移动喷灌处理分别增加1.37%~12.88%、6.81%~16.47%、6.71%~11.21%;喷灌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周年灌水利用率分别提高0.26~2.03、0.19~0.90、0.57~1.27 kg/m~3,移动喷灌处理分别提高0.21~1.96、0.82~2.08、0.91~1.63 kg/m~3。喷灌和移动喷灌条件下,T8处理小麦产量高于其他处理;3种灌溉方式下,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均是T8处理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以移动喷灌结合底施N_(28)P_(15)K_5 375 kg/hm~2+底施控释肥300 kg/hm~2+追施纯N 75 kg/hm~2处理节水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0.
为建成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就必须考虑基本农田的空间连片性.该研究针对目前区域基本农田存在的基本农田调整后其空间连片性无从评价的问题,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基本农田规划调整前后的连片性对比分析为例,引入基本农田连片性指数概念,提出了较为高效、简便的基本农田连片性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基本农田连片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