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林业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湛油62是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湛油30×Cs41)F4作母本,梧油6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叶斑病和锈病、耐涝等优点.在2000~2001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7 m2平均产量260.35 kg,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0.3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种粤油256增产26.6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2004年的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巾.湛油62每667m2的平均产量为303.89kg,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6.0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于2003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于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栽培措施上要求采取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和加强对病虫鼠草害的防治工作等.  相似文献   
52.
2种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和芬兰复合肥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测定甘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干率、茎叶产量和其他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找出当地甘薯生产复合肥料的利用规律,减少甘薯生产盲目施肥。结果表明:甘薯生产中最高产和最佳效益施肥量均为潍坊硫酸钾复合肥375 kg/hm2,潍坊硫酸钾复合肥这种新型复合肥可作为甘薯专用肥施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为丰富湛江地区甘薯品种,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对9个北方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烟薯25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9 659.3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45.4%,而红皮苏薯8号和徐薯食5的鲜薯产量比对照广薯87分别增产41.60%和27.9%;徐薯食5的薯干产量最高,达10 977.6 kg/hm2,比对照广薯87增产41.2%;徐薯食5的干物率最高,为31.9%;郑红22、济薯15和徐薯食5食味佳。[结论]烟薯25、红皮苏薯8号、徐薯食5、徐薯22和郑红22适宜在湛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4.
湛江市花生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湛江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方法]通过对湛江市来自不同地方的21个花生品种的生态适宜性、产量及其抗病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北方培育的花生品种不适合湛江地区种植,出现早衰现象,产量极低;具有丰产性和综合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福花0739、广油1号、粤油53、福花0721、贺油14和贺油15,适合在湛江地区推广种植.湛黑1号为黑衣花生品种,抗病性强,产量为3 872.6 kg/hm2,作为黑衣特色花生品种,可以推广种植;莆花1号、莆花31和泉花0608的综合抗病性强,濮花38号和濮花28号的出仁率高,分别是79.2%和79.8%;泉花735不抗倒伏性,但抗病性强.[结论]筛选出的丰产性和综合抗病性较强的优良花生新品种适合在湛汪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5.
对在滇刺枣7个不同种源树上试放4号紫胶虫研究发现,4号紫胶虫在滇刺枣树上亦能正常完成其生活史,大部分种源能获得丰厚的虫胶。其中,元谋和双柏两个种源,放收比在1∶5以上;胶被厚在05cm以上;怀卵量在250~311之间。试验为扩大4号紫胶虫的优良寄主种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优良花生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宜湛江地区种植的花生优良品种,对近5年来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8个花生新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湛油62、粤油114和湛油55等3个花生品种具有产量高、植株综合性状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可作为主栽品种在湛江市乃至粤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