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6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观赏桃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观赏桃品种‘红雨垂枝’为试材,采用SON-PCR方法从叶片中快速获得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PphCHS,GenBank登录号为JN391444,其长度为2353 bp,具有一个114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phCHS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CHS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达90%以上的相似性;氨基酸聚类分析表明:观赏桃首先与樱桃李聚类,其次与草莓。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phCHS蛋白含有查尔酮合酶家族的特征多肽序列RLMMYQQG CFAGGTVLR,不含信号肽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黑莓中克隆RuMYB10的编码区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在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与果实花青素苷积累的关系。【方法】以黑莓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同源克隆和SON-PCR技术获得了RuMYB10基因全长编码序列(Accession No.:JQ359611);并以黑莓果实mRNA为模板进行验证。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共1 837 bp,编码216个氨基酸,推导蛋白分子质量为24 863 Da。具有MYB转录因子家族特有的R2R3保守序列。含有两个内含子,第2个内含子长度为750 bp,占全长40.8%;在R3重复单元中存在与bHLH因子互作的‘[DE]Lx2[RK]x3Lx6Lx3R’序列;而促进花青素苷合成的MYB转录因子3个特征氨基酸残基中的丙氨酸(A)被丝氨酸(S)取代。RuMYB10基因在黑莓果实发育后期,即果实变红到最后变黑的过程中大量表达,与花青素苷的积累相一致。【结论】从黑莓中克隆到包含完整ORF的转录因子基因RuMYB10,具有MYB因子家族结构特征和bHLH因子结合域,且在果实花青素苷积累高峰期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14.
AgNO_3对梨叶片不定梢再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gNO3在离体培养物形态发生中的作用,以金水和金花梨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AgNO3对梨叶片再生不定梢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mg/LAgNO3能明显提高金水叶片不定梢再生率和再生数;金花叶片不定梢再生有效促进的AgNO3为0.1~0.5mg/L。经AgNO3处理后,2品种抗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差异显著。在暗培养期间,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较大幅度变化,特别是经0.1mg/LAgNO3处理后,金花叶片中POD活性及金水叶片中CAT活性增幅均高于其余3个处理。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也增加但上升幅度不及对照。在进入光培养阶段后,添加适当的AgNO3可提高叶片原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峰值,且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随之下降,但较高含量AgNO3处理易引起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回升。虽然品种间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发现0.1mg/LAgNO3对提高金花和金水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草莓中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丰香’草莓中克隆得到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草莓MDHAR基因cDNA(FaMDHAR,GenBank登录号:KP025946)全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7 kD,含有保守的FAD结合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中。GR基因cDNA(FaGR,GenBank登录号:JQ339738)开放阅读框全长1 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 kD,定位于细胞质中。FaMDHAR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成熟果实中表达量最高,叶和花次之,根中最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FaMDHAR在绿果期有相对较高的表达,随后急剧增加,到白熟期最高,之后下降并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FaGR在叶和花中表达较高,在成熟果实中较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量从小绿期呈现增加趋势,至转红果期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在成熟果实中较低。果实发育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呈现出与各自基因表达量相似的变化规律。经过4 ℃低温处理24 h后的草莓叶片中,FaMDHAR相对表达量较对照显著增加,而FaGR无显著变化。草莓中FaMDHAR和FaGR表达存在时空差异,并对低温逆境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树莓基因组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以树莓优良野生种质插田泡(Rubus coreanus)为材料,比较了SDS法、CTAB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树莓基因组DNA的效果,结果发现三种方法均能提取到树莓DNA,但改良CTAB法优于CTAB法和SDS法,其所得的DNA质量最好,杂质最少。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Taq酶,primer,dNTP和DNA用量进行了筛选,建立了树莓ISSR技术最优反应体系,即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PCR Buffer,2 mmol/L Mg2+,1.5 U Taq酶,0.2 μmol/L primer,0.4 mmol/L dNTP和20 ng DNA。采用引物UBC835和UBC873分别对10个树莓品种和8个树莓野生资源进行检验发现,该体系工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是桃金娘科多年生亚热带常绿灌木,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和乌拉圭,因其果实香味类似凤梨(Ananas comosus),又名凤梨番石榴(Thorp et al.,2002).费约果在新西兰、美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有栽培,我国江苏、上海、四川、浙江等南方地区也有一定规模的种植.费约果作为一种集观赏、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新兴果树,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Nakashima,2001;Hardy et al.,1970;Kolesnik et al.,1991).在四川省外国专家局引智项目资助下,2004年,西南科技大学王丹教授从新西兰引进少量费约果苗木后,对其在四川地区的适应性以及综合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费约果能够适应四川地区气候,并能保持其优良的食用与观赏特性,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食用兼观赏的树种(王丹等,2007).  相似文献   
18.
在室温条件下,用不同浓度(0,0.005%,0.2%,0.4%,0.8%)秋水仙素溶液分别处理露地黄瓜品种CU901干种子和萌动种子,观察秋水仙素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以0.8%的秋水仙素液浸泡CU901萌动种子4h的诱变效果最好,染色体加倍率可达到7.27%。与原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的萌芽率降低,侧枝数减少,节间变短、变细,叶柄变短、变细,叶片变厚且颜色明显加深,叶面积增大,花器变大,果形指数减小,且秋水仙素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四倍体花粉粒的大小不一,多数畸形,可染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了解笋子芥和茎瘤芥的营养价值,以笋子芥和茎瘤芥为研究对象,对茎肉、茎皮和叶柄等食用部位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食用部位间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原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现叶柄茎皮茎肉的趋势,维生素C与之相反;茎瘤芥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笋子芥,而笋子芥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茎瘤芥。主成分分析表明,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主要来自于食用部位因素,其次是类型因素。遗传方差比率分析表明,叶绿素、维生素C、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异受食用部位的影响大于类型的影响,而类胡萝卜素和总酚则相反,此外,叶绿素和维生素C受类型×食用部位互作因素的影响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原花青素和类黄酮对抗氧化能力可能有较大贡献。本研究为人们日常膳食及其营养搭配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树莓是由一大群变异较大而类型复杂的植物组成。树莓种类和品种的正确鉴别是树莓属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而经济有效的遗传标记又是树莓种类和品种正确鉴别的基础。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以及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综合有关文献详细介绍了形态学标记、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的研究进展。虽然孢粉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在树莓种类和品种鉴定中已大量应用,但形态标记仍然是最主要的鉴定手段。文章还对树莓种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