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旨在研究人工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对翘嘴鳜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42.90 g的翘嘴鳜6 000尾,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鲜活饵料,进行200 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翘嘴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肝体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鲜活饵组总氨基酸(∑TAA)含量极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饵料组(P<0.01);两组肌肉必需氨基酸(EAA)/总氨基酸(TAA)分别为36.41%和37.2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NEAA)分别为66.85%和69.52%,均符合FAO/WHO标准要求。以氨基酸评分(AA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Val);以化学评分(CS)评价时,两组鱼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人工配合饵料组与鲜活饵组分别测得10、11种脂肪酸,人工配合饵料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鲜活饵组(P<0....  相似文献   
32.
33.
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  相似文献   
34.
很久以来,关于海洋动物的分类及系统进化关系研究仍然局限于对其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但由于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往往是基因表达的结果,可比较的分类信息较少且易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许多海洋动物的分类及系统进化关系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蛋白质和DNA等信息大分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系统学研究,克服了在利用形态学和细胞学方法对海洋动物做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时的诸多缺点,消除了很多海洋动物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中的争议,极大地促进了海洋动物分子系统学的发展。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不受环境、生物…  相似文献   
35.
磷是组成藻细胞的生命元素之一,对藻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亦是水华蓝藻暴发的重要限制因子.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磷缺乏后再补充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7d后,磷缺乏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比对照组低0.58×107 cell/mL,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Fv/Fm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36.
金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养殖业是天津水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三大金鱼养殖流派之一的京津流派。本文通过广泛走访天津金鱼养殖从业者,收集产业数据及历史资料,梳理了天津金鱼养殖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天津金鱼养殖业存在着养殖规模下降、传统优势品种衰退甚至遗失和从业者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最后,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影响天津金鱼养殖业发展的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并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利用平板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法,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分离得到5株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其硝化功能和氨氮去除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5株细菌分别为门多萨假单胞菌、嗜胺甲基杆菌、放射根瘤菌、施氏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对其净化效果进行验证可知,门多萨假单胞菌和施氏假单胞菌对氨氮的去除率超过85%,分别为88.83%和91.73%;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5.08%和97.39%;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超过90%,分别为90.49%和91.22%。以上两种菌株有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