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220篇
基础科学   162篇
  103篇
综合类   849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536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索氏抽提、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及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方法]对萃取、净化及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条件为:1+1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提取16 h,硅胶净化或不净化方法,PAHs浓度在0.25~5.00μ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0 3~0.999 9;PAHs方法检出限为0.002~0.020 mg/kg;加标回收率为61.2%~117.0%。[结论]试验结果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为筛选出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黄麻炭疽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开发出7对可能与黄麻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新型SNP标记.同时,在前期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田间炭疽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分别以6个抗病株系和6个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构建了抗池和感池.以抗、感池的DNA为模板,对36对SSR引物和7对SNP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从中初步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15对,SNP引物2对.继而,分别以12份抗病和感病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对上述具有多态性的SSR和SNP引物进行进一步验证,最终获得1对与黄麻炭疽病抗性相关的SNP标记,其产生的多态性片段大小约为600 bp.  相似文献   
93.
控制水稻穗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穗是水稻产量的最终表达部位,穗部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研究采用以粳稻Asominori为遗传背景、籼稻IR24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于2007年和2008年对水稻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结果表明: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并检测到影响5个相关性状的33个QTL,分布在第1、第3、第4、第6和第8条等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5.35%与37.59%之间,其中两年同时检测到的稳定表达QTL10个,约占30.3%;在第1染色体RM493和RM5496标记附近、第4染色体RM317标记附近、第6染色体RM217标记附近和第8染色体RM331及RM502标记位置均检测到能同时控制穗部多个性状的QTL,可能是因为基因的多效性或基因的紧密连锁所致.在育种中利用与这些QT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将有助于多个性状的协同改良.  相似文献   
94.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5.
内含子1、2对水稻pib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的转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ib启动子3’端缺失-GUS构建转基因分析法,将位于pib结构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pib启动区下游的2个内含子依次敲除来研究这2个内含子对pib启动活性和暗诱导活性的影响。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荧光定量分析显示:这2个内含子及相邻pib启动子下游3’端序列缺失都不能使pib启动子丧失其启动活性和暗诱导活性,但随着内含子被敲除,不仅pib启动子的启动活性明显下降,而且其暗诱导活性也明显下降。这表明这2个内含子具有增强启动子启动活性和暗诱导活性的功能,这也说明内含子不仅能参与结构基因转录后的再剪接,一些内含子也能参与启动子启动活性和启动子内含的暗诱导元件诱导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96.
太湖晚粳抗白叶枯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以7个亲本作7(7+1)/2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组合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配合力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可利用的较强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干皮重、鲜茎重、精麻重和纤维强力性状上,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杂种优势最强,产量杂种优势超过青皮3号(CK)32.7%—37.7%.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和配合力总效应相关达极显著,与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达显著水平;亲本性状水平与亲本性状gca呈较密切正相关;亲本gca性状互补与组合杂种优势有关.本文还讨论了亲本配合力、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8.
利用置换系SL36作为qSS-9位点上Kasalath等位基因的供体亲本,各方面农艺性状较好的宁粳4号作为轮回亲本,通过回交和自交,并使用4个与qSS-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Y-10、Y-11、Y-14、Y-13进行基因型的检测筛选,对宁粳4号进行耐贮性的遗传改良,获得了既耐贮藏、大多农艺性状又接近于宁粳4号的较为稳定的优良新品系,克服了宁粳4号耐贮藏性差的弱点。获得的新品系种子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均表现出发芽率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TTC染色效果更明显,表明转入耐储藏主效QTL Qss-9~(Kas)的宁粳4号新品系耐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Y58S与远恢2号配组育成的两系迟熟杂交中稻组合,2011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11020).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总结了该组合在辰溪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0.
鲜食型甘薯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易推广、种植效益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当前大众的消费习惯,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是种植户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作者从鲜食型甘薯品种和脱毒薯苗的选择、土地起垄、地膜覆盖及轮作倒茬、大田定植、田间管理、绿色防控、适时收获、安全贮藏等方面介绍了鲁中地区鲜食型甘薯种植的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