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157篇
  252篇
综合类   1162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530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迪尼玛(Dyneema?)纤维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相较于普通聚乙烯纤维,具有高强度的特点,正逐渐成为拖网网囊及捕捞钓线的首选材料.为研究迪尼玛纤维钓线性能指标,使用电子织物强度机及电脑纱线耐磨试验仪对2种结构、8种规格的16种迪尼玛纤维钓线进行断裂强度与耐磨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迪尼玛纤维钓线的断裂强度随拉伸速度...  相似文献   
82.
大葱种质资源抽薹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份不同类型大葱种质为研究对象,选用大葱抽薹开花期9个主要特征性状为抽薹性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平均隶属度和抽薹指数法对大葱抽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葱抽薹性主成分贡献较大的因子为露薹期、始花期、叶片数和抽薹速度,累计贡献率达到58.93%,其中露薹期与其他指标相关性较高,可作为抽薹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对规划期间排入大气的SO2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山西省运城市各县(区)人口数量、燃煤量、工业总产值和SO2排放量与SO2浓度的规划期综合预测模型,以实现在规划期间对大气的SO2的预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84.
土壤微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具有较强的黏结性,为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提供了新途径。鉴于此,该研究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设置6个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0、1、3、5、7和10 g/kg),以期阐明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产生土壤微生物膜,并胶结风沙土颗粒。2)试验结束时(第49 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菌剂施用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54%~8.88%,孔隙度提高0.39%~3.91%,含水率显著提高0.11%~0.25%(P0.05),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5.59%~25.01%,土壤pH值由7.16显著增加至8.32~9.23(P0.05)。3)土壤多糖含量对土壤特性的解释率为47%,是影响土壤特性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膜能够有效改善风沙土特性,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但较高的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会增加土壤pH值,造成土壤盐碱化,建议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为1~5 g/kg。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膜固沙保水机制,并可为沙化土地防治新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5.
基于冠层温度的典型沙生植物土壤水分状况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层温度是植物体能量平衡结果的体现,是衡量植物水分多寡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在农业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植物干旱程度的评价。本研究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油蒿(Artemisia ordosica)3种典型沙生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A(5%~20%)、B(20%~40%)、C(40%~60%)、D(60%~100%)设置4个水分梯度,监测并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植物冠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及差异性,探究沙生植物冠层温度对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在同一监测时间,即气象条件背景相同情况下,植物所处的土壤含水率越低,其正午的植物冠层温度越高。2)在日尺度范围内,植物冠层温度的高低受到气象因子、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对冠层温度的影响比土壤水分较为显著。3)基于日尺度上多时间点的冠层温度数据建立的冠层温度数据对气象因子响应的敏感度系数,可以判定植物所处的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含水率越低其植物冠层温度对气象因子的敏感度越小。利用植物冠层温度可以实现对于植物所处的土壤水分状况的判定,为大田植被的水分管理提供1种新的、便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对兰州市蔬菜基地蔬菜体内Cu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区域土豆、西红柿、茄子、辣椒、豆角、白菜和大葱体内Cu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兰州市蔬菜基地土豆体内Cu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蔬菜体内Cu含量,西红柿体内Cu含量最低。不同蔬菜基地土豆、茄子、辣椒、豆角、白菜和大葱体内Cu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不同蔬菜基地西红柿体内Cu含量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蔬菜体内Cu含量与土壤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此次测定兰州市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体内Cu含量,旨在为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重金属元素污染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7.
沙地公路取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浑善达克沙地高等级公路取土场采取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技术,提出了路域取土场植被恢复的优化配置和技术模式为平铺式砾石沙障+低立式菱形芦苇沙障+高立式沙柳沙障+樟子松造林.研究结果表明:取土场植被恢复技术模式的应用明显恢复了植被,樟子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了30%和35%,植被覆盖度是流沙地的5倍,生物量增加了3.40~5.16倍,植被组成趋向于多样化、稳定化;取土场内的风速比是流沙的14.61%,输沙率减少了的91.7%,粗糙度是流沙的38.86倍,极大地减弱了近地表风速,减少了输沙量,改善了取土场下垫面的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环境.  相似文献   
88.
还原容量(RC)是衡量胡敏酸(HA)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分别以硝酸铁(Fe(NO3)3)、柠檬酸铁(FeCit)作电子受体,测定了三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的本底还原容量(NRC),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对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种类的胡敏酸的R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HA中,以缙云山土壤提取的胡敏酸RC值最高,还原容量最大,分别为20.21?0.26mmolc mol-1C (NRC)、26.02?1.12mmolc mol-1C (CRC)和29.29?1.56mmolc mol-1C (MRC)。两种电子受体中,采用Fe(NO3)3得到的RC明显高于在FeCit条件下。另外,溶液态HA的RC明显高于固态。由此证明胡敏酸还原容量是一个相对量;其容量大小不仅和自身结构、性质有关,也受到HA初始形态和不同电子受体的影响。对比三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用CRC来表征HA被微生物还原后的还原容量(MRC)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9.
为了快速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该文分析了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采用单片机设计了一套水体增氧系统,重点介绍了硬件组成、结构特点和软件实现方法,并应用在公园鱼池净化和鲤鱼养殖生产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控制鱼池中的溶氧量、pH值,使多环境因子稳定在最佳值附近。为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水平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0.
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分别进行46.6%,56.2%,67.1%的3个强度间伐以及对照处理,通过植被群落调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后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结果表明:油松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弱度、中度间伐能够增加林下植物种类,提高林下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但是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并不会增多,此现象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林分经不同强度间伐后,林下植被优势种各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综上,合理的间伐能够促进林分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研究区选择56.2%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