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晋麦33号遗传基础与育种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麦33号是我国旱地小麦育种上的一个突破。为了促进我国旱地小麦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笔者从分析该品种系谱中揭示了其丰富的多方位交叉融合的遗传基础。与此同时,对其育种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对临远3158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病性能等方面阐述了临远3158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以小偃麦为对照,将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E1ymus chinensiS)进行了杂交,观察了各组合杂交结实性,结果表明:小麦属不同种和小偃麦同披碱草杂交,杂交亲和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杂交当代结实率低,出苗差,难以成功。以中间型小偃麦与披碱草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18.13%。F1自交穗结实为2.608,B1F2回交结实率为77.45%。  相似文献   
24.
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普通小麦和穗分枝小麦杂交种的田间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明确穗分枝小麦在小麦杂种优势中的利用价值提供参考。2年度(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穗分枝小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单株粒质量的杂种优势在-3.83%~65.43%之间,平均为20.66%,且比对照京411高5.11%,说明利用穗分枝小麦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杂种优势潜力。  相似文献   
25.
临远3158株型结构好,丰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提高氮磷配比,其氮磷比为1:1.5,注重拔节期和孕穗期追肥。适宜的播期为9月25日~10月5日:适宜播量7.5~10.0kg/666.7m^2。后期喷氧化乐果 磷酸二氢钾,以防病治虫,促进生长发育,增加粒重。适宜于黄淮麦区及山西省南部,临汾、运城、晋东南等地的高水肥地、中水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6.
为配制筛选山西省晋南麦区化杀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分为A、B两组,A组为山西省晋南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10个,B组为自育且含异种属血统的品系10个,用化学杂交剂SQ1进行化杀。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系)生育时期处于Feeks 8.0~9.0时,喷施5.0 kg/hm的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达到98.76%以上;A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平均为70.87%和41.68%,B组分别为72.10%和57.31%,各材料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化学杂交剂 SQ1与参试小麦品种基因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t检验结果表明,B组小区产量、穗粒数和公顷穗数的杂种优势与A组差异显著,杂种优势明显高于A组。评选出4个强优势组合,均含有异种属血统,其超标优势幅度达17.56%~43.13%,说明在利用化杀法时,选用较远缘的中间材料做化杀杂交亲本来提高杂种优势幅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
冬小麦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综合性状好的 6个品种 (系 )为材料进行双列杂交 ,对 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①小麦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穗粒数和百粒重 ,辅之以较高的成穗率 ,临汾麦区最佳强优势组配模式是重穗型 (均衡型 )×多穗型 ;②大部分组合正反交杂种优势差异不显著 ,但有个别组合正反交的优势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③同一亲本与不同亲本杂交 ,其杂种优势也有差异。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评选出优势较强的 5个组合 :即晋麦 65号×晋麦 61号 ,临远 315 8×晋麦 61号 ,邯 4 5 89×晋麦 60号 ,晋麦 60号×晋麦 65号 ,邯 4 5 89×晋麦 5 4号  相似文献   
28.
高抗吸浆虫冬小麦晋麦32号晋麦32号,原名“临远4055”。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远缘杂交组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用77-3295作母本,泰山1号×山前麦的杂交种作父本,复合杂交选育。199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麦32号。晋...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临远3158选育所采用的育种技术和选择鉴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遗传基础、品种特性、高产稳产、抗病性能等方面阐述了该品种的特性,同时对今后选育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小麦新品种的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
临远85—7069是通过复合杂交创造的抗病资源,与感白粉病品种杂交,F1代表现为显性,F2代免疫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接近3∶1和15∶1。初步认为携带着一对显性和几个微效抗白粉病基因。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是:F1为显性,F2代分离出72.4%以上的免疫植株。无论对白粉病还是条锈病,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传递能力。近年来,已被许多单位广泛利用,选育出一批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