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2.
应用cpSSR分子标记来研究香蕉种质资源分类,用筛选到的16对多态性引物对42份香蕉材料进行扩增.共检测出86个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为2~8,平均为5.5,多态信息含量为0.1889~0.7805。在相似系数为0.76时,供试的42份香蕉材料分成3大类群:类群Ⅰ为M.acuminata的全部亚种和供试的...  相似文献   
13.
依据12个杂种组合及其亲本在二年内八个环境的综合表现,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为,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不显著。性状的筛选和主成份的选取,对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多年多点试验的基因型值相关矩阵是遗传相关矩阵的渐近值。遗传距离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可靠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皖杂40杂交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陆地棉杂交种皖杂40为基础材料,配制多世代群体,进行多年多点多世代群体联合试验,研究该组合杂种优势的表现及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皖杂40杂交棉的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平均中亲杂种优势F1代分别是26.1%、23.7%、15.1%、6.6%和2.0%;F2代分别是21.1%、19.2%、13.0%、6.4%和1.5%。皖杂40杂交棉的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高产杂交棉的杂种二代具有在生产上利用价值的产量杂种优势。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和多世代平均数联合尺度测验验证,表明控制皖杂40杂交棉皮棉产量、霜前花产量、铃数和衣分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显性效应,控制铃重的遗传效应包括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因此,显性效应是该杂交棉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基础。棉花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5.
巴西橡胶树抗病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介绍Mlo基因、含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基因、橡胶凝集因子基因、死皮病相关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巴西橡胶树抗病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遗传距离与杂种F_1、F_2产量及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用两年田间试验数据和RAPD、ISSR与SSR分子标记,估算出36个陆地棉品种间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为0.0701~0.4255,平均0.2844;表型遗传距离2.18~12.60,平均7.04;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3350。双列杂交配置的28个F1和28个F2杂种群体,3个环境试验综合鉴定的F1与F2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衣分和皮棉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5、0.8877、0.7135、0.9640和0.8956;F1、F2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的杂种优势平均数分别为13.62%、16.31%和7.90%、9.02%;F1、F2杂种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89和0.3787。表型遗传距离、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F2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程度偏低,试验材料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它们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椰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马哇、文椰78F1和海南高种为试材,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将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5个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PCR-SSR的效果差异,探讨了椰子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co007的适宜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引物co007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6.4~54℃,20μl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Mg2+浓度为2.0~4.0mmol/L,dNTPs的浓度为0.1~0.25mmol/L,Taq聚合酶用量为1.0~2.0U,引物浓度为0.5~2.0μmol/L。利用此反应体系对部分椰子品种进行PCR扩增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椰子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和PCR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技术,获得了芭蕉属42份材料ccb256线粒体DNA片段的序列。采用MEGA4软件构建了芭蕉属植物的MP树。结果表明,Australimusa组和Callimusa组聚到一起,真蕉组的AA、其它种和观赏蕉组聚到一起,无法明显区分。真蕉组的BB单独聚到一起,且位于MP的基部,揭示了其在芭蕉属植物进化中占据着最原始的地位。另外,栽培蕉Ice cream(ABB)与M.balbisiana聚到一起,可能是由M.balbisiana为父本提供B型供体杂交而来,而除Improved lady finger(AAB)外,其它的栽培蕉均与M.acuminata的亚(变)种聚到一起,推测由M.acuminata为父本提供A型供体杂交而来。被认为是所有栽培蕉最原始亲本的M.acuminata.ssp.banksii与大量的栽培蕉聚到了一组,证明其与栽培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还表明ccb256序列进化速率适中,能用于研究芭蕉属内种间及亚种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次的实地考察和对MGIS数据库的整理,应用INIBAP香蕉种质描述规范和simmonds的传统分类法鉴定和描述了在云南分布的芭蕉属植物的新种Musa violetensis Chen you & Yao-Ting Wu,该种植株纤细,具红色假茎和紫罗兰色雄蕾,雄花苞片宿存。  相似文献   
20.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是一种发生在所有植物上的生理胁迫,不仅在强光下发生,在低温、干旱、水淹、盐胁迫、高CO2浓度等环境胁迫下,也会发生。近年来无论是对其本质的认识,还是对其机理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概述了光系统I(PSI)、光系统II(PSII)的光抑制机理,对光抑制研究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综述了光抑制的防御机制如热耗散、电子传递、活性氧清除机制、光合能力提高等,阐述了光抑制的影响因素包括低温胁迫、光照强度、水分胁迫、盐胁迫及CO2浓度等,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方向,以期为光合作用光抑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