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以土壤水分,肥力、质地及酸碱度等土壤环境条件下SCN发生数量,分析这些因子对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抑制孢囊的生长,干旱条件下孢囊繁殖力强;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高),SCN繁殖力低.通透性好的土壤中SCN的繁殖力也高,沙土较壤土中孢囊量多;土壤中性(PH6.5)时孢囊繁殖量最多,在偏酸性土壤中孢囊繁殖量大于偏碱性,但过酸或过碱(<pH5.3>pH8.0)都不利于SCN的生长.  相似文献   
52.
青扁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均高于菜豆,尤以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较高.扁豆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由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腹泻、呕吐、女性白带等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扁豆需求量日益增大,生产优质高产扁豆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54.
交大05-133系上海交通大学以台湾菜用大豆台88作母本,以上海交通大学交大2号作父本,采用混合选择方法,经过1次北繁培育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8).近年来,中国也育成一些新品种[1],但是黄色种皮多.突出菜用大豆的主要指标[2,3]:口感品质和商品性,即每500 g标准荚数、荚长×荚宽、标准荚率、百粒鲜重、种皮颜色、口感鉴定;突出丰产性和稳定性[4],即产量和年份间的稳定、采收期适宜、植株综合性状好、抗病、抗倒性强、缺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采用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和大豆花病毒1号株系SMV1的大豆品种互交,F1,F5用5种不同选择方法,产量LSD0.05测定处理间表现为A,B,C三个等级,不同选择方法的6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差距大。SCN3和SMV1双抗性基因RSVRSN互作对产量具有累加增产效应达8%-35.9%,品系产量和品系抗性基因聚合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2^**)。不同选择方法F2RSVRSN出现率0%-100%。双接种法或交叉接种法F5RSVRSN出现率100%,株系间变异大,结合异季南繁加代,是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6.
以四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混合个体法、摘荚法、按成熟期早、中、晚混合选择法及按2.06及1.28两个选择强度进行选择处理,并对其入选后代的株高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入选品系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不同选择强度下入选品系几种农艺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进行分析。经1976—1981年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选择处理的F_4代株高变异系数,除摘荚法稍高外(13.08%),其余各处理入异选后代间差很小(7.12%—10.38%)。1979—1981年对各入选品系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选择处理间产量差异极不显著(F值相似文献   
57.
大豆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是危害大豆(Glycine max)的主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比较了7份大豆资源对我国吉林蚜虫和上海蚜虫的反应。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中,P203、P746、P574等资源对两地蚜虫表现抗性。两个试验中,Dowling和Jackson接种上海蚜虫21d后蚜虫平均数量与P203、P746、P574等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接种吉林蚜虫21d后蚜虫平均数量均在300头以上,表现为感蚜虫。以上结果表明上海蚜虫和吉林蚜虫属于不同的生物型。  相似文献   
58.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根据12个品种最佳采收期鲜百荚重与百粒干重两者的回归系数,在已知大豆产量和百粒重的情况下,提出估测菜用大豆鲜荚产量的公式。  相似文献   
59.
本试验以上农特种米( 乌贡米、上农香糯、上农香米) 为原料,制成乌贡营养松糕粉。本文就乌贡营养松糕粉的配方、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用正交试验确定原料的糯籼比例( 直链淀粉含量) 、粉碎的粒度大小、加水量等因素设计优选配方, 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松糕的外形、色泽、松软度、食感及香味五个方面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松糕粉的最佳配比。并摸索了调粉用水量,醒置时间及蒸糕时间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0.
菜用大豆籽粒形成规律及产量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菜用大豆产量主要指标籽粒,荚皮重量和荚重在生殖生长期4个不同阶段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三性状积累最高期分别表现为:籽粒重在中后期;荚皮重在中前期;荚重在中期。菜用大豆生殖阶段前期侧重荚皮的生长,中期籽粒快速增长,后期籽粒重和荚皮重均迅速脱水下降。考虑到商品的外观品质,合适的采收期应在中期之前。在荚重量最高期的中期,籽粒与荚皮比为1:0.88,此项指标可作为最佳收获期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