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篇 |
农学 | 7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44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9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明确不同棉花品种早衰发生情况及红叶的发生原因,为生产上棉花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棉花早衰原因,对采集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棉花早衰的发生情况比较普遍,早衰对产量造成的损失达40;以上;引起早衰主要原因是品种抗病性差以及肥水不足;气温的急剧变化是造成棉花红叶的诱因;叶片检测发现正常棉叶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比红叶中增加37.6;、20;和9.7;,微量元素差距不明显;土样检测发现正常棉叶田所采土样中全氮、全钾含量比红叶田土样减少34.7;和13.9;.[结论]抗病性差的品种容易发生病理性早衰,肥水不足容易造成生理性早衰;棉花红叶是由于气温的急剧降低导致棉花根部受激,吸收养分能力降低,氮磷钾含量降低,影响叶片同化效率所致. 相似文献
62.
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目前新疆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对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程度、落叶型菌系分布以及代表棉区主栽品种黄萎病抗性类型、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的新疆棉田中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58.2%,其中病情指数达5.0以上的棉田占28.1%;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中37.3%为落叶型菌系;阿克苏棉区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中棉49号’、‘中棉414号’、‘2905’棉花黄萎病抗性表现为耐病,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阿克苏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始期较往年趋早,发病程度趋于严重,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棉黄萎病快速发展期,后期由于高温抑制作用,发病趋缓。 相似文献
63.
64.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调查及病原菌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情况,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系系统进化及落叶型菌系分布进行分析和检测.[方法]抽样调查棉花黄萎病发病情况,利用Verticillium dahliae特异性引物D1/D2进行落叶型检测;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新疆菌系进行扩增,测序后进行BLASTN分析.[结果]棉花黄萎病在新疆主要植棉地区普遍发生,棉花黄萎病发生中度及以上病田占比达48.1;,严重发生病田占比为24.1;;BLASTN分析证实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供试棉花黄萎病菌系检测出22株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系的37.2;.在分离到棉花黄萎病菌系的15个采集点中有9个点检测到了落叶型菌系,占比为60.0;.[结论]新疆部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比较严重,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落叶型菌系在新疆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地理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65.
66.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67.
68.
69.
70.
【目的】为优化林区瞭望塔布局与建设时序,提高瞭望塔网络建设效率。【方法】以北京郊区某林场为实验点,针对瞭望塔网络建设的空间性、阶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设计基于顶点法的最大监测面积模型(Max-MAM),利用Greedy算法求解近似最优布局方案;设计基于熵权法的动态多属性建设时序模型(DMACTSM),求解近似最优布局方案下的综合最优建设时序。【结果】顶点法共提取到38个备选点;用Max-MAM优选出最优布局方案■,可使瞭望塔网络的监测覆盖面积最大,约71.47%;用DMACTSM模型获得最优建设时序为a_(29)、a_(26)、a_(12)、a_6、a_(36)和a_(18),可使瞭望塔网络建设过程中综合效益最优。【结论】Max-MAM和DMACTSM能够调整建设时序,解决建设时序最优问题,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瞭望塔网络布局优化;调整后的建设时序在增长监测面积、交通、坡度、已有建筑情况等方面综合最优。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