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8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69篇
  59篇
综合类   417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植被缓冲带是一种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新型生态工程措施,采用坡地小区试验方法,在构建等高植物篱的坡耕地低处进行了不同植被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拦截试验,其处理分别为:(a)普通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b)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和三叶草;(c)普通施肥结合三叶草;(d)平衡施肥结合紫穗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期,植被缓冲带对径流量及侵蚀量的拦截作用显著,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其径流量分别减少98.0%、97.5%、97.2%和97.5%,侵蚀量分别减少98.8%、98.7%、97.9%和98.0%;植被缓冲带对N、P的拦截效果不同,a、b、c和d处理缓冲带相对于植物篱处理,对NH4+-N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8.2%、86.2%、90.6%和95.1%,对TP的平均拦截率分别为49.2%、42.4%、41.3%和36.4%。试验结果对山区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重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3.
本文研究了外延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其宽度分布分别服从二阶伽马分布和几何分布的两层原子台阶结构,求出了这种台阶表面的原子相关函数和低能电子衍射强度的解析形式,计算了强度的角分布和相对峰值,讨论了分子束外延生长过程中表面台阶的成形规律。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江苏地区季节性干旱频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冬小麦产量的增长。研究作物生长季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对于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苏省1981—2010年1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利用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分析近30年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季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WDI值在冬小麦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江苏北部高于南部,2个地区的CWDI多年均值在年代间变化趋势大体一致,20世纪90年代是剧烈波动期。从各等级干旱发生站次数的年代变化来看,30年里冬小麦拔节至抽穗期的干旱发生站次数为持续增加趋势,其他3个生育阶段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说明30年里旱情总体在加重,最严重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有所缓和。干旱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总体为由苏南向苏北逐渐增大。在冬小麦各生育阶段,苏北的赣榆区、徐州市、宿迁市是干旱频率的高值区,干旱频率随着干旱等级的升高而降低。江苏省冬小麦生长中后期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徐州市更是干旱灾害的高发区,须加强对干旱灾害的预警和预防。  相似文献   
65.
2008年,桃源县被列为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建设试点示范点.从桃源县的基本情况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条延伸的理念,逐步探索循环农业示范建设模式.针对桃源县循环农业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6.
比较运输方式及环境温度对合浦珠母贝稚贝运输中的存活影响,从而为稚贝运输过程中的运输方式、环境温度及运输时间的把握提供借鉴和参考。以3月龄稚贝为实验材料,运用无水干露、加水淹没及包装充氧等3种方式,分别在环境温度为5、13、21和29℃下模拟运输。每隔3 h从每组运输条件下取出1组实验贝,转移到正常养殖环境下暂养恢复,经48 h后统计其存活率。对运输时间与存活率之间进行非线性参数曲线拟合,计算每组运输条件下的致死时间(T_0)、半致死时间(T_(0.5))及全致死时间(T_1);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氏方法比较3种运输方式及4种环境温度间的均值。结果显示:包装充氧优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而加水淹没又优于无水干露;温度为13℃和21℃时优于其他2个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为17.60~20.05℃是稚贝运输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67.
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12个基因型的芥蓝进行了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供体基因型对诱导胚胎发生至关重要;最佳热激温度为32℃,24h;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期的小孢子最适合进行胚胎诱导;NLN培养基中的最佳蔗糖浓度为130 g·L-1;添加活性炭可以提高成胚速度和质量;15~25 ℃的供体植株生长的环境温度决定着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成败,将子叶型胚胎转移到MS固体培养基上可直接发育成植株.  相似文献   
68.
为了准确评价农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安徽省寿县冬小麦/水稻生态系统进行了碳通量的监测,并在数据校正、剔除和插补的基础上,研究生长季农田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08年寿县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为单峰型,冬小麦和水稻最大的CO2吸收速率分别为2.45和2.48mg·m^-2·s^-1。从物候期的角度来看,冬小麦在抽穗期碳通量值最小,乳熟期最大;水稻拔节时期碳通量值最小,即固碳能力最强。冬小麦,水稻生态系统不同月份碳通量月均日变化也呈U型曲线,作物生命活动越旺盛,NEE峰值越高,夜间CO2排放则在8月份达到最高值。2008年冬小麦和水稻月平均最大日CO2吸收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8月,分别为1.30和1.07mg·m^-2.s^-1。冬小麦生态系统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出现在4月16日.可达11.76gC·m^-2·d^-1,水稻生态系统的出现在8月3日,为10.40gC·m^-2·d^-1。冬小麦从拔节到成熟时间段内的固碳能力为326.87gC·m^-1,水稻从返青到成熟时间段内的固碳能力也达到了300.05gC·m^-2。  相似文献   
69.
建立了同时测定黄瓜中涕灭威砜、残杀威、异丙威、仲丁威4种氨基甲酸酯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和甲酸-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HPLC-MS/MS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2~200 ng/m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低于0.9976,加标回收率为90.2%~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1.9%~6.1%.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定性准确等优点,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0.
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龙胆主产区种子进行分级,分别测定了各等级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大小及发芽率等指标,并据此初步制定了滇龙胆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