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1篇
  17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吉林省林木引种成就及今后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用材、绿化、经济树种等角度阐述了吉林省林木引种取得的成就,并对今后的引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林地区3种乌头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新乌头碱在0.0016~2.003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相对标准偏差(RSD)1.7%;乌头碱在0.0016~1.0005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5%,RSD2.8%;次乌头碱在0.0016~1.0000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7%,RSD1.9%。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经对比分析得出,北乌头根中乌头碱(0.1926%)、新乌头碱(0.4658%)和次乌头碱(0.1045%)含量最高,可以作为今后驯化栽培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503.
本文通过对长白山脉西部蛟河林场32hm2原始红松阔叶林中77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红松阔叶林中13个主要乔木树种对林隙大小和发育阶段的更新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树种更新密度随林隙大小的变化呈现出单峰型的反应,除沙松、紫椴和花楷槭在林隙面积为40~60m2时更新密度最大外,其它10个树种的更新密度都在林隙面积为20~40m2时最大。树种更新密度对林隙发育阶段有单峰型、双峰型和变化不明显3种反应类型。所有树种在林隙内的更新密度都大于其在非林隙林分下的密度。  相似文献   
504.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林业碳汇作为目前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文中界定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的产权权益,探讨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产权权益保障存在的现实困境,包括林业碳汇产权归属的供给主体不明、林业碳汇产权的收益权残缺以及林业碳汇计量门槛高、项目方法学尚需完善等;在剖析困境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业碳汇供给主体产权权益保障的实现路径,即制定林业碳汇配套的法律法规、明晰林业碳汇产权归属的供给主体、保障林业碳汇产权收益权能的实现和完善产权权益受损救济途径等。  相似文献   
505.
水稻单侧卷叶突变体B157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Co-γ射线诱变籼稻品种808,获得一个叶片单侧右向正面卷曲的突变体,命名为B157.以突变体B157与平展叶水稻808、日本晴(粳稻)、东洋超级稻(籼稻)杂交构建F2遗传群体.F2群体分离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卷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东洋超级稻xB157构建的F2群体对该卷叶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控制该卷叶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上,并将其定位在RM272与RI02526两个分子标记之间,我们将该基因命名urll(t)(unilateral rolled leaf 1).定位分析表明,urll(t)基因与RM272与RI02526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 cM和2.0 cM.进一步的in silico分析显示,urll(t)基因所在的两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692.9 kb,包含78个预测基因,其中有14个编码未知功能的表达蛋白,17个编码未知功能的假定蛋白,47个编码功能蛋白.基于TIGR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在这些预测基因中有三个预测基因与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有关,我们推测这三个预测基因可能与控制urll(t)卷叶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506.
为了明确24个抗稻瘟病基因在黑龙江省的抗性水平及其利用价值,将2006年黑龙江省优势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接种于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培育而成的含有24个抗瘟单基因系上。结果表明:水稻抗瘟基因Pi9(t)、pi-z5对优势和强致病力菌株抗性最强,是较好的抗源可以广泛的利用;对2个抗瘟基因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基因两两搭配后的联合抗病系数最高、联合致病系数最低的组合是pi-9(t)*pi-z5 和pi-9(t)*pi-ta2 ;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致病力较强,大部分抗瘟基因都已失去抗性,急需引进新的抗瘟基因。  相似文献   
507.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三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四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相似文献   
508.
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幼苗的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的串珠镰刀菌粗毒素对玉米种子和幼苗进行培养处理。结果表明:毒素浓度越高对玉米种子的萌发抑制率、胚芽抑制率、胚根抑制率越高,且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越强,造成幼苗的萎蔫程度愈强。不同品种玉米种子和幼苗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玉米幼苗根系的电导率随毒素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毒素耐受能力较强的品种为‘鲁单981’。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这为利用串珠镰刀菌毒素快速筛选抗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9.
桂花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桂”,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丛生于岩岭间而称“岩桂”,等等。有关桂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屈原《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其后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中也有:“尊桂酒,宾八乡”。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云:“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木匋)桂十株”。这时,桂花已作为异树栽培于关中了。 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其中汉朝时西河人吴刚,因学仙有过,谪令月中砍树。月中的桂树高五百丈,吴刚日夜砍伐,但是这棵桂树随砍随合,多少年过去了,桂树依然如故,枝繁叶茂,花香浓郁,每到仲秋便给人间洒下阵阵清香。无名氏在《听月楼》诗中吟道“乐奏广寒声声细,斧敲月桂响咚咚;忽闻一阵香风起,吹落嫦蛾笑语声”。毛泽东同志的诗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彩笔,融进了这一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我国古代还把桂树作为成功的象征,故有“折桂”之说。  相似文献   
510.
利用黄瓜枯萎菌粗毒素处理不同抗性品种黄瓜,研究粗毒素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毒素对不同抗性的黄瓜胚根生长和侧根分化均有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愈加明显,但粗毒素对感病品种的抑制作用强于抗病品种。粗毒素胁迫使黄瓜胚根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其中感病品种的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高于抗病品种,但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抗病品种。在粗毒素处理36 h内,抗感品种黄瓜幼苗的PAL、PPO和POD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PAL和PPO的峰值出现在粗毒素处理12 h,而POD的峰值出现在粗毒素处理24 h,抗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峰值高于感病品种。表明抗病品种对黄瓜枯萎菌粗毒素胁迫的抵抗能力强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