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71篇
  140篇
综合类   868篇
农作物   140篇
水产渔业   81篇
畜牧兽医   405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退化草地群落演替趋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群落的退化演替以植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层次上植物的动态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等现象为表征。主要从植物个体形态特征、草地退化模式、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等方面对退化的响应,探讨了草地退化演替的特征和趋势,建议今后对草地的退化演替机理、放牧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界面生态学及草地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of Botryosphaeriaceae causing mango stem-end rot,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ocess mango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ainan, Guangxi,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in China, and 58 fung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Among them, 39 isolates were belonged to Botryosphaeriaceae, accounting for 67.24%. These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nd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main species of Botryosphaeriaceae, including Neofusicoccum parvum (33.33%),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30.77%),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28.21%), and L. pseudotheobromae (7.69%). The mango stem-end rot caused by L. pseudotheobroma was firstly reported in China. The virulence of the four species was tested by in vitro ino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isolates were pathogenic, among which L. theobromae, L. pseudotheobroma, and N. parvum were the “strong” grade, and B. dothidea was the “middle” grade.  相似文献   
83.
一、根据活立木大小来确定树蔸土球的大小。二、以根系的深度来确定土球的高度。三、主根的深度以土球深度来确定,再大的主根都要锯去。使用手锯,不要弄松土球,不要用斧头砍。挖的时候也不要撬松土球。四、土球包扎。树挖好以后,用绳子胶皮进行捆绑。捆绑应从上而下,先用稻草包扎,再用胶皮一圈一圈捆好捆紧,直至底部,再由底部向上交叉捆绑。  相似文献   
84.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6):55-55
水质好坏是水产养殖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在水产养殖生产第一线,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要详细水质化验是比较困难的,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的优劣,仍然是一种快速、简单、实用、灵活的方法。根据大量实践分析,笔者将水产养殖优良水色的生成原因及养护方法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黑木耳栽培后的菌糠栽培草菇、鸡腿菇,可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用于饲喂生猪,生猪体重较对照平均日增重提高16.67%,达极显著水平(P0.01);用作核桃树基肥,与对照相比,早春0~20cm土壤地温可增高1.6℃、土壤含水量提高3.8%、土壤孔隙度增加32.7%,纵向根系深度增长18.5cm。春梢增长16.9cm、秋梢增长11.5cm;平均主干粗度(周长)增加4.2cm,树高增加36cm;平均单株结果增加44个,株平均产量增加0.67kg,增产35.6%;用作沼气原料,可提前7~10d产气,且产气量大、火力足、供气时间长。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黑木耳菌糠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10):55-55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最常见隐形杀手.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大,经常伴随在养殖的全过程,给养殖动物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1 产生过程 氨氮和亚硝酸盐是由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水体施肥、动植物尸体、淤泥中的有机质等厌氧分解转化而来. 亚硝酸盐是氨氮在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参与下转化而成,一旦水体溶氧不足,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不足等,正常的硝化作用受阻,亚硝酸盐的生产机制就会加强,并在水体内大量积累,形成潜在危害.可以说,水体中的含氮物质是生产亚硝酸盐的原料,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则是加工厂,水体缺氧或微缺氧是产生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7.
方益波  彭友 《上海茶叶》2005,(3):10-10,9
近年来,杭州的茶馆业发展迅速,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杭州)当代茶馆经营发展论坛上传出信息,杭州茶馆业的年营业额已达10亿元,居全国城市前列。青藤茶馆共有800多个座位,按每位最低消费50元计,每个时段茶馆就可收入4万元。据统计,截至2004年,杭州茶馆达到784家(不包括萧山、余杭),仅2004年就新增285家。西湖风景区内茶座有近百家,西湖街道与产茶区有大小茶馆400余家。  相似文献   
88.
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褐稻虱苗期抗性测定,杂交稻新组合抗优80对褐稻虱表现抗性,抗性级别为1.0级,对褐稻虱存活率、取食量、种群建立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系统调查,抗优80上的虫量仅为感性品种汕优63上的1/7~1/20。因此,在褐稻虱中等或偏重发生年,抗优80上的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9.
1991年—1992年秋,笔者对感病品种桂糖11号种茎作了植前消毒防治蔗黑穗病试验,其中20%三唑酮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浆种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93.50%和86.47%,用于浸种处理的防治效果也分别达到81.79%和70.60%,又以20%三唑酮乳油浆种最佳.浆种的方法:按种茎重量的0.2%称出农药量,拌入种茎重量的20%的糊状泥浆中,在种植前用配好的药浆浆糊种茎周围和切口.浆好后即刻种植.浸种方法:将农药配成250倍液,浸没种茎为度;浸25分钟后捞起滴干,然后种植.  相似文献   
90.
<正> 遥感监测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广阔的应用前途。为了在黄淮海平原区建立冬小麦生产动态遥感监测体系,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北方遥感监测中心,于1990年3月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六省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对大面积麦田进行监测试验。商丘地区是河南省小麦遥感监测的唯一地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