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59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102篇
  64篇
综合类   81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244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探明影响广西甘蔗种茎出苗及苗期生长的气象因子,本研究选用2个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T22)和‘桂糖42号’(G42)为研究对象,从2—5月开展甘蔗分期播种试验,每半个月播种1期。通过观测每期甘蔗的出苗率、苗期生长状况以及同期的气象因子(降雨量、平均气温),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22、G42蔗种的出苗率与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后10 d的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与甘蔗出苗率的对数函数方程进一步显示,为了使甘蔗种茎出苗率达80%以上,甘蔗播种后20 d的累积降雨量要达到75 mm以上;播种后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与甘蔗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相关性达到5%显著性水平以上,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降水量是影响甘蔗茎伸长期株高/茎粗的显著性自变量。推断甘蔗播种后10~20 d的累积降雨量是决定甘蔗出苗的关键气象因子,在甘蔗苗期生长过程中,降雨量对甘蔗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降雨量预测甘蔗苗期株高/茎粗。鉴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广西甘蔗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甘蔗出苗率,要加强甘蔗种植后20 d内的水分管理,在这期间累积降雨量需达到75 mm以上才能达到甘蔗齐苗的目的,甘蔗出苗后也需加强水分管理,利于苗期快速生长,从而提高蔗苗质量。  相似文献   
122.
闵会  吴健  胡江宁  叶剑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051-12052,12070
[目的]建立指纹图谱方法,区分与鉴别浙贝母、平贝母、川贝母药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测定方法稳定可靠,3种贝母测定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5%,同时色谱峰均具有各自的特征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浙贝母、平贝母、川贝母区分与判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索穗条年龄、粗度与插穗切口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方法]在福建沙县进行细叶青蒌藤扦插试验,研究穗条年龄、粗度与插穗切口处理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穗条年龄、粗度与切口位置与方法对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成苗率及新梢长度均有着极显著性差异性影响(P〈0.01)。1~2年的穗条的成苗率与梢长显著优于3~4年穗条的扦插繁殖效果(P〈0.05);3~4年穗条的成苗率与梢长显著优于5年以上穗条的扦插繁殖效果(P〈0.05)。大于0.20cm粗度穗条扦插繁殖的成苗率与新梢长度显著优于小于0.20cm粗度穗条(P〈0.05)。节下1.5~2.5cm的插穗切口位置效果优于2.5~3.5cm的,单削斜口处理效果优于平剪处理。切口位置因素效应均大于切口处理因素,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进行了细叶青蒌藤扦插繁殖的穗条年龄、粗度、切口处理方面的研究,发现在节下1.5~2.5cm进行单削斜口的穗条处理结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4.
欧建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57-7058
该研究应用数理化理论模型Ⅰ的方法,对福建明溪闽楠林窗更新培育基地进行样地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林下闽楠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林窗更新闽楠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坡位、坡向、坡度,且对闽楠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在闽楠林窗更新过程中,进行坡位、坡向和坡度选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不同肥料、施肥水平及施用方法对玉米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A-40处理(沃夫特控释肥600 kg/hm2)的穗长最长;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 kg/hm2)无秃尖;CK2-40处理(二次追肥600 kg/hm2)行粒数最多,产量最高;从纯收益角度来分析,A-40处理纯收益最高,CK2-40处理次之;除CK2处理(二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外,施用A、B、C 3种控释肥、CK1(一次追肥)产量和纯收益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说明并非所有的施肥量与产量和纯收益均呈正比,因此应选择最佳的肥料种类、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以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建议施用沃夫特控释肥600 kg/hm2,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相似文献   
126.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概况、工程完成情况、治理成效及其主要做法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7.
为评价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收集近年在德宏州主栽的65个水稻品种参照国家标准进行田间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65个品种中,仅有深优9734和深优549等2个品种前期、后期均表现为抗病;内5优317、内香优1号、内香8516、内5优5399、冈优6366等5个品种前期抗病、后期易感病;其余58个品种(占89.2%)前期、后期均易感病。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德宏州种植的水稻对稻瘟病抗性差,且穗颈瘟抗病等级低于叶瘟等级,表明稻瘟病后期危害高于前期危害,穗颈瘟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光照、温度、培养基条件下菌核数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但是形成菌核数量有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在24 h光照(即G24)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最多,其次是光照12h,而在全黑暗(即G0)的条件下产生的菌核数量较少.小麦纹枯病菌在15~35℃条件下都可以形成菌核,且在15~30℃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核数量也在增加,而在高于30C的条件下形成的菌核数量在减少;小麦纹枯病菌在25~30℃条件下最有利于形成菌核且数量较多.最适合小麦纹枯病菌形成菌核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9.
剑锋  耿红  贺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12):2315-2320
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25±1)℃下,杀虫剂西维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影响以及慢性染毒对轮虫生命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维因对轮虫24 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4.868 mg·L-1,95%置信区间为4.538~5.229 mg·L-1;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除产卵量外,西维因对轮虫的主要发育阶段历时、平均寿命、净生殖率、生命期望、内禀增长率以及世代时间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西维因显著降低(缩短)轮虫平均寿命、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且高浓度的西维因对平均寿命和内禀增长率的影响更为显著;幼体阶段历时和胚胎发育时间均随西维因浓度的升高而延长;除2.2 mg·L-1的西维因对轮虫世代时间无显著影响外,其他各浓度均显著缩短轮虫世代时间(P0.05)。  相似文献   
130.
参照水貂(Mustela vison)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克隆、测序、再拼接的方法获得6个水貂品种和左家型水貂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用DNAstar v6.13和DnaSP4.0分析显示,水貂Cytb基因全长为1140 bp,平均碱基含量为29.8%A、13.0%G、30.3%T及26.9%C,检测到12个多态位点,全为转换.用Clusta1X1.8进行多序列比较分析表明,水貂个体间Cytb基因相似性非常高.结合GenBank检索到的14种鼬属动物同源序列,用MEGA4.0基于邻接法分别构建鼬属动物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两种进化树得出相似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我国水貂与美洲水貂亲缘较近,与欧洲水貂(M.lutreola)亲缘较远,推算美洲水貂与欧洲水貂分歧时间在中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