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林业   456篇
农学   236篇
基础科学   227篇
  197篇
综合类   2001篇
农作物   216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705篇
园艺   414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淮南矿区煤矸石风化物特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淮南矿区潘一矿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煤矸石风化物的理化特性、电镜扫描(SEM)、能谱(EDS)和总有机碳(TOC)含量分析,初步研究了煤矸石风化物有机碳分布和释放规律,以及煤矸石山堆积淋溶作用对周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顶、山腰到山脚煤矸石风化物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依次减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总有机碳(TOC)含量逐渐变大。煤矸石风化物中总有机碳含量与煤矸石风化物粒径大小呈正相关,与煤矸石风化物的风化程度成负相关。不同粒径煤矸石风化物淋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含量随着淋溶时间增大而减小,在96h淋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趋于稳定,且值较为接近。距离山脚2~100m内,随着采样距离的增加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DOC)呈减少趋势。在距离煤矸石山80~100m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接近正常农田土壤含量。  相似文献   
122.
糯米糍荔枝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充足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4个典型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7种矿质养分(氮、磷、钾、钙、镁、锌和硼)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采样地点和生育时期均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四个关键生育时期(末次秋梢老熟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谢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单株样与混合(多株)样的供试矿质养分含量之间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混合样的分析结果提出了7种矿质养分的充足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23.
不同植被类型根系提高浅层滑坡土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裸地、扭黄茅草地、车桑子灌木林地和桉树林地四种不同植被类型、不同深度土壤在天然含水量情况下的直剪试验,研究了植被类型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具有提高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作用,黏聚力增加较大,内摩擦角增加相对较小;土层越深,土壤抗剪强度提高的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24.
采煤沉陷对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中国新建和将建的煤矿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陕、蒙区,生态环境压力大。正确预测采煤沉陷引发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变化,可为生态脆弱煤矿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依据。该文采用RS、GIS为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和图形叠加,结合类比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了山西大同塔山矿采煤沉陷引发的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采煤后88.80%土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陷。2)沉陷后土地年土壤侵蚀总量增加42.32~79.05万t,单位面积年侵蚀量增加了246.01~464.56 t/km2,侵蚀模数为2321.78~4335.64 t/(km2·a),部分地块沉陷后土壤侵蚀强度上升了一个等级。3)地表移动变形产生的裂缝、陷坑、塌方或小滑坡等,使农用地被分割而破碎、地块变小,其中,沉陷后旱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72 m2,有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2.95 m2,灌木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6.71 m2,疏林地最小斑块面积为75.79 m2,中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14.81 m2,低覆盖度草地最小斑块面积为9.44 m2。局部裂缝密集带,可造成土地毁坏。4)除工交用地和居民点用地外,原地貌沉陷后土地利用率,较原地貌降低10%的比例为14.05%,降低10%~20%(含10%)的比例为85.18%,降低20%(含20%)以上的比例为0.77%。  相似文献   
125.
采用浸渍法,以松木热解半焦为载体,制备了载La半焦基催化剂,利用自行设计的两段式生物质催化热解固定床反应系统进行松木燃料棒催化热解试验,研究不同重整温度下载La半焦基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气、焦油、焦炭三相产物的影响规律.通过气体组分的变化、焦油FTIR谱图的变化以及催化剂SEM、XRD表征特性测试,探讨载La半焦基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6.
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来自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540份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为材料,根据采集地信息及其在20对SSR引物上的分子标记数据和15个表型性状资料,开展核心种质构建研究。不同取样量(5%、10%、20%、30%、40%、50%、60%、70%、80%和90%)分析表明,10%的取样比例可获得70%以上的变异保留比例,是较好的核心种质取样规模;对5种采集地分组取样策略(等量法、简单比例法、平方根比例法、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和2种无分组取样策略(最大变异保留法和随机抽样法)比较表明,简单比例法获得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为最优取样策略。最后,在简单比例法取样筛选出的54份核心样品中,又通过定向选择补充了6份具有优异表型性状的材料,构建了含60份无性系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核心种质,分子和表型检验都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7.
一个新的水稻生育期延迟T-DNA插入突变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水稻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生育期延迟突变体,主要表现为生育期延迟、植株矮化、叶色变深、叶角张大、根系变短。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对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做Basta抗性检测,证实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该材料可用于插入座位的基因克隆和生育期调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8.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BcWRKY2抗旱基因导入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有PPT抗性筛选标记的BcWRKY2转录因子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采用正交设计对玉米品种、导入时间及DNA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对T0代种子进行了除草剂抗性筛选,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龙抗11授粉后16h进行导入及DNA导入浓度为200ng/μL时效果最佳.对获得的除草剂抗性植株进行PCR及PCR-Southern检测,得到PCR阳性植株71株,初步证明了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9.
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水青树(Tetracentronsinense Oliv.)种群的结实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种群果穗长度平均为13.988 cm,果穗产果量平均为104.86 g,产种量平均为1 182.5 g,表明水青树单株结实率较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植株产果量和产种量差异显著,采自不同母树的水青树种子的重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该种群果穗主要分布在树冠中部,果穗在阴阳面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异;果穗中以中部的产果量和产种量比率最高,而与其他乔木树种不一致.水青树胸径和冠幅都与产种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0.
基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双斜面法,弥补了完全的人为假定因素的不足,建立了三个滑裂面同时满足刚体极限平衡方程的三斜面力学模型。并以某重力坝为例,探讨了重力坝坝基参数对三斜面法安全系数K以及滑移形态的影响并揭示了一般的规律。结果表明:坝基参数(软弱夹层埋深和倾角、抗剪强度指标、抗剪强度指标相对变化)对安全系数K以及滑移形态均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以使工程达到经济安全的目的。此一般规律不仅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对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