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39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5篇
  88篇
综合类   24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200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不同管理方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随着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许多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调控,分析作物养分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高产体系下作物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传统(CT)和优化(YH)两种栽培体系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去向的影响。分析高产条件下化肥氮的作物吸收土壤残留损失的新变化,解析小麦花前花后氮素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传统和优化两种栽培体系定位试验中设置15N 微区,采用将15N 标记的尿素表施的方法,通过测定植株、土壤样品分析氮素利用特征。新鲜土壤 NH+4-N和NO-3-N 含量采用TRACCS 2000型流动分析仪测定。15N土壤及植物全氮用美国THERMO finnigan 公司的稳定同位素质谱仪Delta plusXP 测定。【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优化管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吸氮量均显著高于传统处理,分别比传统管理高35%和34%。优化管理15N利用率比传统管理高,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各器官中氮素的累积量及向籽粒中的转移量均表现为来自土壤氮高于来自肥料中的氮,说明土壤氮是小麦生长的主要氮源。传统管理籽粒氮素大部分来源于花前累积,转运氮的贡献率为81.65%,优化管理为62.14%。优化管理土壤硝态氮及15N含量显著低于传统管理;开花期传统管理土壤表层硝态氮及15N大量累积;收获后4060 cm土层15N 出现累积峰,氮肥随水向下运移。两种管理方式的小麦当季化肥去向均表现为土壤残留作物吸收损失;传统管理土壤氮肥残留率高达 69.33%,优化管理较低,为39.17%。【结论】在优化栽培体系中冬小麦施氮量为139 kg/hm2 时,小麦籽粒产量达到高产且氮肥高效利用。合理调控氮素投入量以及适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实现水氮高效前提下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132.
133.
1.选择适宜棚室栽培的品种用于冬季或早春棚室栽植的草莓品种,应选择休眠期较浅、耐低温并且在低温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白花坐果能力强、果个大、果形好、产量高和品质好的品种.如日本的鬼怒甘、丰香、女峰,美国的红峰等.  相似文献   
134.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碳氮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飞  贾兴永  高兵  黄涛  苏芳  巨晓棠 《土壤学报》2013,50(6):1170-1179
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2O产生机制及其CO2和CH4的排放,有助于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制定。本研究以长沙金井河流域酸性红壤上菜地、稻田、茶园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控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采用静态培养-气相色谱法,研究4种利用方式土壤N2O、CO2和CH4的排放对不同碳氮和硝化抑制剂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由于土壤pH较低,酸性红壤外加氮源后仅有较小的N2O排放。葡萄糖能够促进尿素添加后N2O的排放及土壤反硝化作用N2O的排放。异养硝化作用可能是酸性红壤N2O产生的主要途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酸性红壤N2O减排无明显效果。碳氮添加后土壤N2O的总排放量表现为茶园 > 菜地 > 稻田 > 林地。外源有机碳能够显著促进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排放,表现为茶园、稻田 > 菜地、林地。但除稻田土壤CH4排放增加外,菜地、茶园和林地土壤CH4排放对外源有机碳无明显响应。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明确烤烟上部叶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褐变的影响,探索适宜的采烤方式,为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正常采烤处理烟叶(CK)、2片叶带茎烘烤(T1)、4片叶带茎烘烤(T2)和6片叶带茎烘烤(T3)的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技术从细胞结构和基因分子水平层面,探讨采烤方式对上部...  相似文献   
13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多浪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氮代谢的影响。将9只体况相近且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多浪羊羯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CK组(饲喂14%蛋白质水平的饲粮)、D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的饲粮)、L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饲粮+14.0 g/d RPLys)。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8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3 d。结果表明:1)各组间的初重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无显著差异(P>0.05),LP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的ADG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和DP组(P<0.05),CK组和DP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DP组(P...  相似文献   
137.
利用罐容计量油品容量时,通常需要通过内插计算来求得对应的容积值,以确定罐中油品的体积量。使用Excel软件可以实现内插计算的自动化,即用Excel软件制作一个罐容计算表,并将罐容表值存入计算表中,只要输入油高即可得出对应的容积值,迅速而准确。  相似文献   
138.
研究了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配施和增施硼肥对青花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至花球膨大期,青花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大,整个生长期对钾的吸收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主要分配在叶片中,现蕾后逐渐向花球转移,从现蕾到采收时,叶片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降低了19.6%、10%和9.0%,花球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提高了23.1%、15.9%和11.1%。不施氮、磷、钾肥显著降低了花球产量、维生素C含量和成品率,增施硼肥处理的花球成品率较氮磷钾肥处理提高了4.8%,不施氮肥和钾硫肥(K2SO4)显著降低了花球中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青花菜产量与植株内氮、钾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成品率与植株内磷营养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提出了不限功能层次、不限用户级别的通用权限管理模型,阐述了模型的设计原理、工作流程,并引入可视范围的概念.该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灵活等特点,适合于各类系统的用户管理,对B/S和C/S系统的权限管理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0.
S元素对水稻耐重金属Cu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稻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硫元素(S,1、10 mmol·L-1)和铜元素(Cu,0.16、100 μmol·L-1和1 mmol·L-1)的培养液中培养,12 h后测定植物体内的Cu含量、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较高浓度的S(10 mmol·L-1)能抑制植物根部对Cu的吸收和积累,但能促进根部Cu元素向地上部的运输.本研究还表明,Cu处理后的0~3 h,S能促成抗坏血酸含量的提高;并且S可以激活抗氧化酶类活性迅速增加消除胁迫产生的膜脂过氧化胁迫,但是不同浓度的S和Cu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