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9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田间转运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简易田间转运车、牵引式田间转运车和履带式田间转运车的现状,综述了它们的性能、使用条件和特色特点等,为解决南方丘陵山区田间粮食转运最后1 km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对稻虾共作水稻产量与田面水水质的影响,以为稻虾共作实现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设置氮0、60、120、180和240 kg/hm2,依次以CK、N60、N120、N180、N240表示,氮肥均按基肥:分蘖肥7∶3施肥。结果表明,施肥能维持土壤较高的无机氮含量并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施肥处理提高水稻产量8%~42%,其中N120产量最高,比CK增产42%;施氮后3 d内田面水中氨态氮含量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迟氨态氮随之降低,在14 d后降到最低且趋于稳定,其中施氮后5 d内各处理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施氮越多其值越大;田面水中亚硝态氮浓度在前5 d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其中第3 d各施肥处理差异较显著,第7 d后其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显著影响了田面水的pH,各处理在施肥后14 d内的pH波动在6.57~8.22之间,但14 d以后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的施氮量促进水稻增产的同时也减少了田间表面水氨态氮和...  相似文献   
13.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一种剑麻纤维提取机的研制背景总体方案、设计要点、技术关键与有益效果。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剑麻纤维收获加工机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近10年来研制苎麻纤维收获加工机械的经历,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剑麻纤维提取的新方法、新设备。机具设计巧妙,从进料到出麻实现了纯机械自动化,为与割麻机配套实现田间联合收获奠定了基础。2016年7月8日通过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居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梅军  肖金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55-22058
运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困扰的建议: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再分配系数;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继续倡导家庭养老;强化自我保障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尧山地区的4年生桉树林、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由森林类型、林龄及其它因子驱动的森林土壤呼吸动态变化特征,并为桉树、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3年3—8月(春、夏两季),分别对这3种林分的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进行了6个月的观测。[结果](1)3种林分的土壤总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2)4年生桉树林的自养呼吸速率显著大于20年生桉树林及22年生马尾松林。20年生桉树林的异养呼吸速率显著大于4年生桉树林及22年生马尾松林。(3)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主要环境因子,3种林分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关系;(4)4年生桉树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20年生桉树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2年生马尾松林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对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的分析表明,4年生桉树林的温度敏感性较大,20年生桉树林和22年生马尾松林较小。  相似文献   
17.
肖金香  梅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68-17372
以鄂西南百福司土家族社区为个案,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亏空、村落虚空、田园荒芜等凋敝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凋敝的原因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农业的效益差、农民收入低,而在城市务工收益高见效快。这种比较利益驱使农民弃农厌农,越来越多的农户举家外出,甚至一些村庄出现了举村外出的现象,结果是大量耕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村落社区也因此而日益破败、萧条。二是农村市场发育不良,农产品不能顺利地进入市场。三是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镇在收入分配上的悬殊使人们不再珍视土地。土地不再是农民的最爱,农业、农村失去了往昔的吸附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地带,由于环境复杂,茶园翻耕作业一直是茶园生产机械化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生产情况,分析茶园中耕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丘陵山区茶园中耕机械化的研究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20.
对农机农艺融合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机农艺融合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的性能与农艺要求相互适应,构成高效、协调的机械作物生产系统,是提升农机化发展内在质量、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等的变革为农机农艺融合创造了条件,但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农机农艺融合必须从机械化农业体系的顶层设计开始,创新组织协调机制,以工业化的理念进行设计,优先考虑农产品优势产区和规模经营主体的农机农艺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