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林业   992篇
农学   675篇
基础科学   638篇
  783篇
综合类   4742篇
农作物   575篇
水产渔业   665篇
畜牧兽医   2300篇
园艺   1171篇
植物保护   33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508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还田深度是影响还田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3年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对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包括4个秸秆混合还田深度,0~15 cm(D15S),0~20 cm(D20S),0~35 cm(D35S)和0~50 cm(D50S),秸秆还田量均为10 000 kg·hm^(-2)。研究结果表明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导致不同处理秸秆在土壤中的含量(SC)在1.68~6.06 g·kg^(-1)之间,随着秸秆混入土层深度的增加SC值逐渐减小;秸秆混合还田增加了相应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D15S处理相比,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量分别降低了27.3%,48.4%和67.8%,但是秸秆的有机质转化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与D15S、D20S和D50S相比分别增加了28.6%,32.6%和17.5%,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总量表现为D35S>D50S>D15S>D20S,土壤轻组有机碳总量表现出相似的趋势;等量秸秆混入不同深度土层没有显著增加相应土层全量养分的含量,但是显著增加了速效养分含量(P<0.05),与初始值相比,D15S、D20S、D35S和D50S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7.17%~20.6%、9.16%~38.2%和12.6%~43.7%,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率在D35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说明秸秆深混还田能够促进养分在土壤深层的积累,增加全层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因此,建议研究区域秸秆混合还田的深度为0~35 cm,提高秸秆混合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实现黑土地保护。  相似文献   
92.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3.
DHI报告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之一,可以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利用白城地区某奶牛场2018年9月~2019年8月的DHI数据资料,对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胎次、泌乳天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有利于牛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该牛场胎次2.3胎,平均泌乳天数203 d,牛群整体繁育工作失衡;牛群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低,牛群的遗传和饲养管理存在问题;体细胞数>50万/mL,牛群乳房炎发生率高;MUN水平22 mg/d,日粮能氮失衡。建议牛场管理者应加强奶牛繁育工作,调整日粮结构,改善奶牛应激期的饲养环境以及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4.
为提高“蜂糖李”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本研究以9年生“蜂糖李”为试材,研究了4个负载量水平,即201~400个果实/株(T1)、401~600个/株(T2)、601~800个/株(T3)和800个/株以上(T4)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量的增多,产量随之增加,而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则降低。其中单株负载量在601~800个,果实的整齐度最佳,产量为27.76kg/株,显著高于T1和T2;T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达19.63%,糖酸比44.98,维生素C含量为3.32mg/100g),产量和品质表现良好。合理的负载量能提高“蜂糖李”的产量和品质,最适宜单株控果量为601~800个。  相似文献   
95.
96.
正引起猪群发生腹泻的病毒有流行性腹泻病毒(PED)、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轮状病毒(RV)和新出现的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在大生产中,一般将上述几种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腹泻统称为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一般多发于气候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目前尚无特  相似文献   
97.
维生素A对肉用仔鸡锌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不添加维生素A(VA,5500单位/千克)或锌(锌,前期55、后期44毫克/千克)或两者均添加(对照)饲喂1—6周龄ArborAcres(AA)肉用仔鸡。结果显示,日粮VA或锌不足均明显降低了3周龄(P<0.01)和6周龄(VA不足P<0.05,锌不足P<0.01)血清锌浓度;显著减少了3周龄胫骨锌(P<0.01)和胫骨灰锌(VA不足P<0.05,锌不足P<0.01)含量;VA不足组胫骨和胫骨灰中锌含量都显著高于锌不足组(P<0.01),但两组间3周龄和6周龄血清锌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对6周龄胫骨锌沉积未见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8.
我场位于北部湾畔。林区为沿海低丘陵地,海拔100米左右,坡度一般为20度。林区土壤多为砖红壤土。土层瘠薄,石砾多,部分林地岩石裸露。植被为岗松、芒箕、鹧鸪草、桃金娘等。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5—9月间,干湿季节较明显。春初受寒潮影响,有短期阴雨,是造林的“黄金”季节。过去曾进行马尾松直播或用百日苗造林,生长都不理想。从1965年采用营养砖育苗,1966年春开始用营养砖苗造林,历年造林成活  相似文献   
99.
禽类蛋氨酸锌营养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源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锌硫酸盐或氧化盐等形式,如硫酸锌、氧化锌.第二代是以有机态的锌盐逐渐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中,如葡萄糖酸锌、柠檬酸锌、富马酸锌、甘草酸锌.第三代以锌的螯合物为代表的氨基酸锌如赖氨酸锌、蛋氨酸锌等.蛋氨酸锌由于其在禽类生产中作用效果相对明显而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0.
随着世界训犬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警犬训练技术与国际的交流融合,在训练工作的多个主体中,助训员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在训练工作中,助训工作始终贯穿了受训犬训练的三个阶段,如基础能力训练中,犬的胆量培养;犬追踪、鉴别训练中,主人气味转至他人气味的训练;犬的使用科目能力提高中,设定模拟现场等都离不开助训员。总的来说,训练不同类别科目的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