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5篇 |
农学 | 25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0篇 | |
综合类 | 95篇 |
农作物 | 21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1篇 |
园艺 | 61篇 |
植物保护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利用化学诱变剂在番茄作物上诱导耐低温突变体,以番茄品种TTI1103B-2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处理不同时间,根据愈伤组织存活率,确定这2种化学诱变剂处理番茄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和适宜的处理时间。结果表明:在相同化学诱变剂浓度处理下,愈伤组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在同一处理时间下,愈伤组织随着化学诱变剂浓度增加存活的比率降低;EMS处理番茄品种(TTI1103B-2)愈伤组织的半致死浓度为0.2%,处理时间为20~40 min;NaN3处理的半致死浓度为3.0 mmol/L,处理时间为40~60 min。 相似文献
7.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陆地棉株高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 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 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 2011年分别在河南安阳、辽宁辽阳和新疆石河子种植BC5F3:4株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群体环境中株高的超亲比例为53.43%~88.97%。从早期构建的总图距为5088.28 cM, 含有2280个SSR标记位点,覆盖26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中筛选标记,对408个单株进行的SSR鉴定,结果检测到16个株高QTL,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35%~13.17%。有7个QTL在2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与标记MUSS563紧密连锁的qPH-15-19在一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报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QTL、基因克隆、分子辅助选择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