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广西野生大豆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3对SSR引物对广西1980—1981年收集的68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3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57条多态性带,等位变异数目范围为4~11条,平均为6.83条;Simpson指数分布范围为0.539~0.835,平均为0.703;Shannon指数分布范围为0.624~0.941,平均为0.714。聚类结果把68份材料分为两大类,各地区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有些同一地区内的材料也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2.
大豆耐涝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涝害是大豆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大豆种质资源的耐涝性,探索其耐涝机理,对培育选择耐涝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大豆耐涝鉴定方法与指标、耐涝的遗传学研究、不同时期耐涝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对目前大豆耐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当前大豆耐涝研究的重点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筛选耐涝的大豆遗传材料,选育综合性状好、耐涝性强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73.
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从蛋白质组水平上寻找与雄性不育系不育相关的蛋白质,进而找到相应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概述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间的蛋白质几乎没有差异,而花药中存在大量差异,说明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性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相关的蛋白质主要在花药中表达。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索广西套作夏大豆适宜的烯效唑拌种浓度,为解决与春玉米后期套作夏大豆的倒伏问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0(CK)、1.67、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 mg/kg 8个烯效唑拌种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烯效唑拌种浓度对春玉米套作的夏大豆出苗率、叶面积、真叶SPAD值、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烯效唑拌种浓度的增加,套作夏大豆的田间出苗率、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和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逐渐减小,真叶SPAD值和第1节间茎粗逐渐增加.拌种浓度超过3.33 mg/kg时,大豆第1片复叶叶面积、第6片复叶期的地上部分干重显著降低(P<0.05,下同).真叶叶面积、地面到子叶节长度、子叶节到真叶节长度对烯效唑拌种较其他性状敏感.拌种浓度越高,对套种夏大豆的影响时间越长.适宜浓度的烯效唑拌种可防止夏大豆倒伏,显著增加夏大豆产量,其中3.33 mg/kg拌种浓度下大豆产量最高(2129.71 kg/ha).但各烯效唑拌种浓度对大豆籽粒蛋白含量、油分含量及百粒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田间出苗率、倒伏性和大豆产量等性状,烯效唑拌种浓度为3.33 mg/kg时用于套作夏大豆较适宜.  相似文献   
75.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定13个广西春大豆品种的抗旱性,为广西春旱地区推广大豆新品种提供依据,并为利用简单高效的形态指标进行大豆抗旱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盆栽干旱胁迫法,利用叶片萎蔫度、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指标对13个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桂春8号、桂春10号、桂春11号叶片萎蔫度综合评定为Ⅰ级;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桂春1号抗旱系数均大于0.70,其隶属函数均值也高于0.65。【结论】桂春8号、桂春11号、桂春10号和桂春1号均为高抗旱型品种,可在广西春旱地区推广种植,并可作为抗旱性品种资源应用于抗旱育种;选择与抗旱性密切相关的主要特征性状如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荚果数、分枝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等,利用抗旱系数或隶属函数进行高抗旱型大豆品种选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选育出适宜与广西春玉米套种的夏大豆新品种。【方法】选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选的中间材料98-64(平果豆×扶绥黄豆)作母本、巴西大豆高产种质MG/BR-56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夏大豆新品种,并于2004~2005年参加夏大豆品比试验,2006~2007年参加夏大豆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生产与示范试验。【结果】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桂夏4号,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3.7%,脂肪含量16.9%;生产示范平均产量为2307.8kg/ha,较对照种增产13.2%。【结论】桂夏4号大豆可作为广西春玉米套种的优良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8.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野生大豆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点)建设,2008年9—10月以野生大豆分布较多的桂林市为重点考察区,辐射到周边,对桂林、柳州、贺州三市的10个县(区)30多个乡(镇)的野生大豆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桂林市的8个县(区)22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考察共收集野生大豆种子200份,其中半野生大豆11份,2009年田间种植观察其表型性状。考察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分布点,但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原因,广西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分布面积急剧减少甚至消失。因此,提出应对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加以发掘利用、加强广西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等建议。  相似文献   
79.
桂春11号系选用外引早熟材料黔8854为母本,巴西大豆MG/BR-5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适合间套种等特点,蛋白质含量为45.18%,旨肪含量为20.1%;在南宁春播适宜播种期为2月中下旬至3月下旬,秋播为7月下旬.文章介绍了桂春11号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体会:根据育种目标正确选配亲本,选用地理上远缘、生态上相近的品种杂交.桂春11号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纯种产量2250.0~3000.0 kg/ha,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0%以上.适合桂南、桂中及桂北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0.
陈渊  梁江  韦清源 《作物杂志》2007,23(6):90-90
桂夏3号是以广西夏大豆地方品种靖西青皮豆为母本;夏大豆品种武鸣黑豆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子粒较大、产量高、抗病性强、蛋白和脂肪双高等特点。可清种,也适合间种和套种。2007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西每年大豆种植面积接近或超过26.7万hm2,其中夏大豆超过1/2,且有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