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2011—2012年连续2年对四川套作大豆的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与危害情况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四川套作大豆主要病虫草害种类、发生与危害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已由温饱型转变为营养保健型,对营养丰富,具有补肾、养颜、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等保健功效的黑色大豆备受青睐,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对黑色大豆的需求,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育成了高蛋白、耐荫抗倒、适性强的黑色大豆新品种南黑豆20。一、选育经过南黑豆20是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1年利用60Cor射线辐射贡选1号种子,后经2002~2007年连续6年系谱选择育成。具体选  相似文献   
23.
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在本地两种种植模式下的研究表明:引进大豆nts1007和bragg在本地净作条件下,株高较低,主茎节数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高于贡选1号,净作条件下表现良好;在套作条件下,株高大幅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其不适宜本地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24.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25.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26.
南黑豆20是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利用60Cor射线辐射贡选1号种子诱变育成。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产量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15%以上;品质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7%;籽粒种皮黑色,具有补肾、养颜、乌发、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等保健功效。2012年6月通过四川省审定,并确定为四川省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7.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大豆生产的需要,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大面积发展旱地新两熟制大豆所需要的配套高产优质品种、轻简高效实用技术,研究集成了以旋耕机为核心的大豆人工撒播轻简高效播种技术和大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解决了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劳动力严重缺乏和规模种植大豆的技术难题,为发展四川及我国南方大豆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是人类优质蛋白质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大豆生长期需水量多,是对缺水最敏感的豆类作物。干旱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抗旱大豆品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大豆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干旱对大豆的影响机理、大豆抗旱机制、常用的抗旱性研究方法以及大豆抗旱性评价方法4个方面概述了大豆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9.
四川春播鲜食大豆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在生产基地、种子要求、耕地准备、播种与间苗定苗、肥料运筹与控旺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贮藏、生产档案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指导四川鲜食大豆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对当前四川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创新存在的种子企业小散弱、创新能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制约四川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创新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育繁推一体化领军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对商业化育种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科企联合育种新机制、培育夯实商业化育种创新主体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