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篇
  19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不同环境下早籼品种稻米品质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早、晚季不同环境条件下,测定了48个早籼品种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包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结果表明,糙米长宽比、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一级达标率分别为早季58.33%、4.17%、87.50%、2.08%、0和10.42%,晚季58.33%、68.75%、97.92%、14.58%、12.50%和22.92%。依据国际(1999)优质稻谷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可供早季种植的品种有源珍397,其稻米品质性状达三级标准;可供晚季种植的达一级标准的品种有新黄占,达二级标准的品种有明恢63、穗丰占、绿黄占和美国茉莉香稻。此外,还讨论了不同环境下品质性状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62.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稻米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糖氮比3个性状的遗传特点。遗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两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到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主要受制于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全氮含量、糖氮比主要受制于种子核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率和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的遗传率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不易奏效;全氮含量以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易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3.
采用半双列杂交方式研究带有eui1、eui2基因的4种不同基因型杂交稻的株高、分蘖及叶面积动态.结果表明:带有eui基因的e-杂交稻的株叶形态与对应的非eui基因杂交稻相似,但含有eui基因使杂交稻株高增高,分蘖略有减少,成穗率却有所提高,有效穗与原杂交稻相当;eui1基因效应大于eui2基因,同时含有eui1、eui2基因的e-杂交稻十分相似于含eui1基因的e-杂交稻.不同类型杂交稻比叶重无显著差异.在生长旺盛期,含有eui1基因的e-杂交稻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含eui2基因的e-杂交稻和不含eui基因的对照,含eui2基因对杂交稻叶面积的增大作用不显著.生长后期,e-杂交稻叶面积减小较快,使e-杂交稻叶面积指数逐渐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eui基因表现的效应呈现如下顺序:eui1≈eui1+eui2>eui2.  相似文献   
64.
水稻亚种间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法,研究了在广亲和品种参与下,水稻2个亚种间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6个世代群体9个数量性状的世代均数、杂种优势和基因效应。结果表明,除结实率为负向杂种优势且不含有加性效应(d)外,其余性状均表现显著的正向杂种优势,且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值均大于加性效应值。上位性效应对所考察折9个性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千粒重、结实率、抽穗期、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65.
对 11个新株型稻 (NPT)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偏少是限制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改良新株型稻的育种中 ,宜采用提高单株有效穗数和增长一次枝梗总长、增加穗实粒数和减少着粒密度、千粒重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6.
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两岸休闲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对于两岸休闲农业资源整合与产业对接作用的机理,从互补合作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发展的5个基础:共同的市场、共同的机遇、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历史渊源。研究结果认为,推进两岸休闲农业合作一体化路径的关键在于克服两岸的体制阻碍,通过共同的市场弥补双方的差异与分歧,在选择和优化合作模式的同时,加快扶持政策的创新,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7.
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有的显著有的不显著,其中水稻F1单株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为24.5%,达极显著水平,群体超亲优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68.
采用ISSR标记分析了来源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历时18年、4个选育阶段、涉及25个亲本和36个育成品系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育种系谱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SSR标记可明显区分54个水稻籼粳亚种间育种系谱材料.基于ISSR标记数据的聚类结果,以遗传相似系数0.58为阀值,将该育种系谱材料划分成4个类群.  相似文献   
69.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籼型三系杂交早稻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并且多数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其次为谷粒性状.在产量与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上,少量性状间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  相似文献   
70.
从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研究水稻对重金属耐性特征,筛选和培育籽粒有毒重金属积累低且对重金属耐性较强的品种,是在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持续生产安全稻米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该文以耐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Lement,低累积型和Dular,高累积型)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器官Cd含量随Cd处理水平和生育进程而增加,且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系,Cd在水稻各部位中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穗〉稻米。从水稻产量的构成因素来看,镉胁迫导致Dular水稻产量下降的的最主要原因是分蘖受阻,有效穗减少。结果还表明,低累积型水稻品种的镉耐性与其吸收镉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输比例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