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猪苓菌丝生长的伴栽菌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蜜环菌与猪苓的伴栽搭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同一种猪苓菌丝受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后的生长状况。[结果]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处理的猪苓菌丝生长情况明显不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丝生长速率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蜜环菌发酵液对猪苓菌丝生长的影响有差异,生产实践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2.
半夏小块茎悬浮培养及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半夏小块茎悬浮培养过程中诱导和继代的最佳培养基,并对小块茎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为半夏生物碱的生产及其次生代谢物的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在添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增殖半夏小块茎,并建立未分化小块茎的液体悬浮培养体系,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块茎中鸟苷、肌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结果】以块茎、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半夏小块茎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0.5mg/LNAA+1.0mg/L6-BA和MS+0.2mg/LNAA+1.0mg/L6-BA;小块茎最适继代培养基为固体1/2MS+0.6mg/LABA;小块茎的液体悬浮培养基为液体1/2MS+0.6mg/LABA。与栽培块茎相比,以块茎及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提高了4.46倍和2.07倍。以块茎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中,鸟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分别是栽培块茎的10.6和2.5倍;而肌苷含量降低,约是栽培块茎的1/3。以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诱导的半夏小块茎中,鸟苷和葫芦巴碱的含量分别比栽培块茎增加了1.1和1.9倍,肌苷含量约为栽培块茎的1/4。【结论】半夏组培小块茎可作为一种模式材料,用于半夏生物碱的生产以及鸟苷、肌苷和葫芦巴碱的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53.
酸枣仁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优化酸枣仁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酸枣仁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乙醇体积分数、液(体积,mL)料(质量,g)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总黄酮提取量为因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总黄酮提取量与3个影响因素不能用线性关系进行描述,采用二次多项式的拟合效果较好,复相关系数R2=0.887 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优选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4%,液料比40mL/g,提取时间35 min;最佳工艺验证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差2.30%,总黄酮提取率达到95.05%。【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可以快速、简便地优化酸枣仁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不同叶位黄精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日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影响,揭示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叶位之间的关系,为黄精光合生产潜力的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精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日变化,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①黄精不同叶位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表现为中位叶上位叶下位叶,即随叶位升高表现出"低-高-低"的规律。②黄精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且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③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时段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非气孔因素为影响不同叶位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④由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可知,黄精Pn、Tr、Gs与不同环境因子(RH、VPD、Tl、PAR、Ca)之间均存在相关性。⑤由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可知,影响黄精Pn、Gs、Tr的主要环境因子为RH和PAR,其中RH为Pn、Gs、Tr变化的主要决策因子,且环境因子对不同叶位叶片的影响有异。【结论】测定黄精植株光合指标时应选第10节位左右的中位叶。黄精栽培过程中应及时去顶,在炎热的正午,可适当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以提高净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55.
基于超声提取黄精总酚的工艺体系,围绕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次数等5个因素对黄精总酚提取率的影响分别开展单因素试验,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以黄精总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提取温度、超声时间、超声次数这3个对黄精总酚提取影响较大的因素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黄精总酚的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温度37 ℃、超声时间30 mins、超声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黄精总酚的提取率可达7.003 35 mg·g-1。  相似文献   
5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棉花幼苗根系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耐旱型棉花品种"新陆早7号"和"新陆早24号"幼苗为试材,研究持续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棉花幼苗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总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新陆早7号"和"新陆早24号"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5.03%和62.37%,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分别降低53.22%和67.23%,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分别降低54.92%和79.28%,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处理4d达到最大值,5d时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87.38%和77.12%,总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4.01%和12.14%,铵离子含量分别增加了232.02%和263.47%。干旱胁迫使"新陆早7号"在胁迫前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慢,后期增加快,"新陆早24号"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新陆早7号"则相反。复水后,"新陆早7号"NR活性、GS活性、GOGAT活性和GDH活性恢复较快,内肽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铵离子、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氮含量下降也较快。试验表明,耐旱型棉花品种具有较强的铵离子同化能力,可增加渗透调节物质游离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脯氨酸含量,有助于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57.
不同氮磷施用量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氮、磷二因素五水平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于2002年在陕西天士力商洛药用植物有限公司丹参基地进行了施肥对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磷肥对丹参生长、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同时建立了氮、磷肥对丹参产量肥效反应数学模式,确定丹参的氮、磷肥最佳用量。提出丹参目标产量4500~5000kg/hm2之间的氮、磷用量是氮127.5~196.7kg/hm2;P2O5用量是66.55~153.68kg/hm2。明确了氮、磷肥与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单纯施用氮肥,会造成丹参素和丹参酮的降低,氮、磷肥合理配合施用,可使丹参高产,同时提高丹参品质。  相似文献   
58.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重度干旱下3种酶活性均能在胁迫初期随时间延长而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在轻度、中度干旱下高于对照,GSH含量在轻度干旱下含量与对照接近,中度及重度干旱下前、中期随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而后期降低,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由于沙棘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GSH)、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59.
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与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立地下的刺槐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生长中期和生长末期3种立地刺槐的蒸腾速率及与其有关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种立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半阴坡的蒸腾与半阳坡差异不显著,与阳坡差异极显著,蒸腾速率与光强和土壤水分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种立地条件下刺槐新枝生长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胸径生长与土壤水分显著相关,新枝生长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达极显著水平,这说明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生长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0.
两种基因型小麦对PEG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胁迫处理2种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分别测其幼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胁迫处理下,陕合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郑引高;随着胁迫强度增加,陕合小麦脯氨酸含量,除24 h外,随PEG胁迫不断加强表现为逐渐增加;郑引小麦脯氨酸含量,除12 h外,均随PEG胁迫不断加强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同等胁迫程度下,陕合比郑引丙二醛积累量要少,膜损伤程度低;2个品种的SOD活性和CAT活性均随胁迫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