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6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9 毫秒
31.
【目的】真菌对硫元素的利用始于ATP硫酸化酶对硫酸根离子的活化。对稻瘟病菌ATP硫酸化酶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可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药物靶标。【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Mo MET3基因是病菌营养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所必需的,但不是毒力因子。稻瘟病菌ATP硫酸化酶编码基因Mo MET3缺失后,突变体营养生长速率减慢,产孢量降低,但是突变体对寄主的毒力不受影响;虽然基因缺失不影响突变体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成熟,但突变体在硫营养限制时孢子萌发后次生菌丝的生长明显受抑。Mo MET3基因互补后,突变体恢复正常生长,能利用硫酸盐。【结论】无机硫的还原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的成熟并不是必需的,分生孢子内储存的还原态硫化合物可以满足这一过程中硫营养的需求,但病菌侵入寄主组织后需要吸收利用寄主源还原态硫以利于侵染菌丝的扩展。  相似文献   
32.
Os WRKY80基因参与调控水稻抗病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OsWRKY80基因参与调控的抗病分子机理,对OsWRKY80增强表达转基因水稻和干涉转基因水稻进行稻瘟病抗性检测,Northern杂交分析OsWRKY80基因和PR基因(ZB8、PBZ1)稻瘟病接种0 h和24 h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干涉转基因水稻和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增强表达转基因水稻表现出对稻瘟病有较好的抗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在干涉转基因植株中内源OsWRKY80基因的诱导表达被抑制,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与OsWRKY80基因的表达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在干涉转基因植株中均未检测到ZB8和PBZ1的表达,稻瘟病诱导24 h时,未转基因植株和增强转基因植株中均能检测到ZB8、PBZ1诱导型表达,但在增强转基因植株中ZB8、PBZ1的诱导表达丰度要显著高于未转基因植株.这表明OsWRKY80基因可能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水稻防卫反应,PR基因的高水平诱导表达导致增强表达转基因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增强.  相似文献   
33.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效防治稻曲病的药剂,2009年进行了7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复配剂MJ2006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除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外的其它3种药剂,均在84%以上;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咪鲜胺乳油,50%翠贝悬浮剂防治效果次之;5%井冈霉素水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最差,仅有16.06%。  相似文献   
34.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300 g·hm-2采用3WBD 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药剂加水量的多少与对应的不同孔径喷片喷雾对单季晚粳稻穗瘟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加水300 kg·hm-2对应10 mm孔径喷片的低容量小孔径喷片喷雾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最好,而且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35.
用40%福星乳油、10%世高水分散粒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50%翠贝干悬浮剂、325 g·L-1 阿米妙收悬浮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种药剂进行防治梨轮纹病、梨黑星病、梨黑斑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前5种药剂对梨轮纹病的果防效为893%~955%;对梨黑星病的叶防效为932%~984%,果防效为892%~961%;对梨黑斑病的叶防效为898%~965%,果防效为929%~951%,均优于常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尤以325 g·L-1 阿米妙收悬浮剂、10%福星水分散粒剂为佳。  相似文献   
36.
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杯碟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其中4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相对较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在737%以上,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孕穗期也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37.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群体互作的选择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采用倒苗继代接种的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病菌和寄主群体互作中的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品种抗瘟性"丧失"预测方法的设想,为抗瘟性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旨在维持自然界病菌群体的相对稳定,延长抗瘟品种的使用寿命,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  相似文献   
38.
水稻抗穗瘟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以中156和谷梅2号为亲本建立F8重组自交系群体,应用稻瘟病菌株92-183对群体的叶瘟和穗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瘟和穗瘟抗性遗传控制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应用DNA标记将一个兼抗叶瘟和穗瘟的基因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其抗性等位基因来源于谷梅2号。而且,该基因在病区表现出较强的效应。  相似文献   
39.
水稻对不同小种稻瘟菌抗性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一水稻品种接种不同小种稻瘟菌,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构建水稻 稻瘟菌非亲和/亲和互作消减cDNA 文库。 经差异筛选、序列分析及RT PCR验证,共获得25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同源基因的功能推测,这些cDNA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转录和蛋白合成与修饰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通过RT PCR检测了差异表达基因在非亲和/亲和互作早期的表达谱,所有被检测基因在非亲和/亲和互作零点的表达水平均相同,而在接种后的其他时间点,它们的表达在互作反应中或被诱导或被抑制,说明这些表达的变化仅仅与接种的不同小种有关,肯定了所分离到的基因及其表达变化的可靠性。受不同小种病原菌侵染后,由于一些参与防卫反应的基因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能导致水稻小种特异的抗性。  相似文献   
40.
浙江太湖稻区稻瘟病菌流行小种及群体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 ̄1993年从浙江太湖稻区采集、分离406个水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鉴定出7群15个小种,其中中A49、中D1、中D3、中E1、中E3及中G1为主要流行小种。供试稻瘟病菌对Pi-k^s、Pi-a、Pi-k^m、Pi-ta、Pi-ta^2及Pi-t等8个抗病基因具有较强的毒性,毒性菌株广泛分布于各县(市)。Pi-i、Pi-k^p、Pi-k^h、Pi-z^t及Pi-b等5个抗病基因对多数菌株仍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