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和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品种繁多。为了探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早地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旱地进行试验,找出其中效益显著者,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89年和1990年在山西万荣县王亚良种场典型旱地上进行,供试品种为晋麦33。在抽穗和灌浆  相似文献   
12.
1988~1990年我们在临猗、万荣等县采用麦收后留高茬覆盖少耕浅耕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培肥了土壤地力,提高了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晋麦5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晋麦 57号的选育以抗耐旱为主要抗逆保证 ,高稳广适优质中早熟为育种目标 ,性状互补共增为原则组配亲本 ,以稳定穗数 ,提高粒重为模式调整产量结构 ,重视高光效的根茎叶穗理想株型和源流库生理协调的生长发育特性 ,保证综合抗性。采取及早产量测评 ,异地多点适应性鉴定以及在适当稀播的大田密度下选穗 ,全生育期系统观察等选择方法 ,使育成品种晋麦 57号表现高产稳产增幅大 ,抗旱抗青干能力强 ,品质优良 ,综合农艺性状好。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用3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和一个常规品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棉花增加了土壤微生物PLFA的含量。转基因棉花降低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阳性细菌的比例,提高棉田土壤的真核生物、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土壤原生动物比例,在吐絮期比例反而降低;转基因棉花在蕾期提高了棉田土壤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吐絮期则降低了格兰氏阴性细菌的比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PLFA方法可作为转基因生态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榆阳区位于榆林市中部,属典型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全区辖2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6个行政村,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1999年以来,榆阳区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大规模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建设工作。截止2008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111万亩,其中耕地还林27.23万亩,宜林荒地造林82.77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全区造林保存面积达到451.7万亩,其中乔木林37.4万亩,经济林12.1万亩,灌木林402.2万亩。林木覆盖率42.7%,位居全市第一,属典型的生态大县。  相似文献   
16.
运城是山西省小麦主产区,尽管小麦种植历史悠久,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小麦产业链条,特别是优质小麦产业链条的缺失严重制约了运城市小麦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当前运城市优质小麦产业生产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发展优质小麦、打造运城特色面粉品牌进行了一些探讨及建议,从而推动运城小麦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运麦14观74是利用Ayc13145为母本,08-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历经9年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半冬性,抗穗发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也是类病变突变体材料。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80004)。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旱地小麦新品种运旱618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示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东乌麦526黑籽粒小麦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河东乌麦526品种的选育经过,营养成分、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结合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研究,提出了适宜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1988~1990年,我们在临猗、万荣等县,进行抗旱耕作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麦收后留高茬覆盖浅耕少耕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水分利用率。小麦增产增收,省工节能,是小麦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