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荞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42.
KT与NAA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其中KT与NAA含量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试验找出了马铃薯组培苗扦插成活率低的原因,并得到了最佳KT和NAA组合。当KT为0.4mg/L、NAA为0.04mg/L时,组培苗鲜重、根重、根数、腋芽发生数及腋芽发生百分比分别为2.89g/10株、0.52g/10株、7.6个/株、2.7个/株、76.4%,扦插成活率达到84.8%,比试验前提高了40.6%。  相似文献   
43.
荞麦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生育时期的甜荞和苦荞乙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基础上,利用体外法研究了荞麦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高,苦荞含量高于甜荞,达0.05显著水平;两品种的乙醇提取物均有显著的抗氧化性,与甜荞相比,苦荞的总抗氧化活性以盛花期最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也最强,清除率达57.1%;回归分析表明,荞麦的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性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0.90以上。  相似文献   
44.
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论述了我国小杂粮生产、科研及利用现状、地域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小杂粮产业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5.
黄土高原小杂粮作物生产态势与地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不同地区和作物,对黄土高原小杂粮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表明小杂粮在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粮食生产中居重要地位。山西省小杂粮播种面积最大,甘肃省次之,宁夏回族自治区播种面积虽不及陕西省,但所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却较高。在不同小杂粮作物中,以马铃薯分布面积最大,谷子次之,其后依次是荞麦、绿豆,其他作物则分布相对较少。同时对小杂粮分布最为集中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主要小杂粮作物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将该区分为3个区,10个亚区,评述了各区主要小杂粮生产和分布特点,为合理开发小杂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6.
荞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药用植物资源,也中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通过分析中国荞麦生产现状、优势与分布特点,按照荞麦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荞麦优势区域布局研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荞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动力,通过品种改良、结构优化、改善品质,强化市场营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荞麦产业发展体系。提出通过建立荞麦出口生产基地,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促进中国荞麦产业发展。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苦荞资源农艺性状因子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因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搜集的53个苦荞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筛选前6个因子(其贡献率达到80.17%)为综合指标,进一步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7.46时,可以把苦荞资源聚成宽粒类、抗倒类、粮用类、大粒非抗倒类和以及厚壳类等5个类别。研究结果对筛选优异苦荞资源,提高苦荞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中国芸豆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芸豆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也是中国优势农产品。笔者通过分析中国芸豆分布、生产、出口现状,针对芸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势,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工出口为龙头,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思路,通过树立“品牌农业”思想,适度规模,优区优栽,不断提高芸豆产品质量,加快推进芸豆产业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研究结果对发展中西部特色农业和促进主产区农民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对种植在6个不同地区的17个糜子品种的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09%,地区间、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糯性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粳性,且籽粒蛋白质随着生态高度的增加有降低趋势(r=-0.5207);在糜子籽粒蛋白质组分中,清蛋白含量高,谷蛋白和球蛋白次之,醇溶蛋白含量最低,且4种组分仅占蛋白质总量的34.71%;糜子籽粒富含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限制性氨基酸是胱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50.
2002年我国小杂粮出口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口价格2002年我国粮食出口价格普遍低于2001年(表1),价格比2001年降低1~226美元/t,价格下降的产品有小麦、玉米、鹰嘴豆、豌豆、绿豆、小豆、荞麦、黑麦、高粱、大麦、谷子,价格高于2001年的有大米、大豆、芸豆、蚕豆、扁豆、燕麦,价格上涨幅度在6~270美元/t之间。二、出口数量2002年我国粮食出口量为1599万t(表2),创汇212660万美元。其中杂豆出口达87.44万t,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5.47%;创汇32549万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15.31%。杂粮出口达21.25万t,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1.33%;创汇4533万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