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林业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渝早茄1号是以地方品种三月茄经多代自交而成的优良株系142#为母本,以日本杂一代品种经多代分离纯化选育出的66#品系为父本杂交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强、适应性广、耐寒性强、较耐弱光照等特点。果形棒状,果面黑紫色有光泽,单果质量151g。平均每667m2产量2158kg,适宜中、大棚等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以高寒草甸为对象,建立一个放牧利用的草地健康评价植被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草地群落中各植物的盖度、生物量以及适口性组成,可以反映出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及生产两方面的性质。利用该草地健康指标体系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草地中对不同健康状况草地(盖度不同)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进行研究,发现两者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均差异显著(P0.001)。这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高,能够真实地反映草地健康状况。该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只能反映同一地区,同一类型草地的健康程度,不可在不同地区,不同草地类型草地间进行比较。该草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基层草地管理人员和牧民对某一地区或自有草地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93.
采用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林木分为特优木、优势木、中庸木和被压木,应用永仁县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资料,分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过程中优势木株数只占林分总株数的27.34%,但材积占林分总材积的比例达66.58%;25年生优势木的单株平均材积是中庸木和被压木的2.91倍和10.46倍。11年生时云南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83 m,高生长主要在3~11年;33年生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065 cm。胸径生长主要在11~33年,此期间林分应适度间伐,可促进其快速生长。46年生时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为0.053 693 m3;53年后明显下降;材积生长主要在32~53年期间;60年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说明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主伐。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经营期长,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提高林分质量和缩短大径级培育时间。  相似文献   
94.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95.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以裸地为对照,对珠江上游耕地、退耕地、滇石栎、圣诞树、云南松五种地被进行产流产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地被产流产沙过程都遵循二次函数方程分布,产沙量大小依次为裸地〉耕地〉退耕地〉圣诞树〉滇石栎〉云南松。枯枝落叶层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持功能。裸地和耕地是该地区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防护林体系是保持水土和减少泥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6.
以重庆市江津区老四面村等地所产大米为检测对象,采用氰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卢稿田、关胜村、桃子村为优势产区,硒含量在0.073 ~ 0.096 mg/kg,属富硒大米;其次是柏林镇、周家湾、银岩四社、银岩村,硒含量在0.045~ 0.067 mg/kg,为足硒大米;最少为玄武山,含量为0.034 mg/kg,为少硒大米.  相似文献   
97.
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种子发芽起,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就结合在一起,制约着云南松采伐迹地“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有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小于l而演变为“初始林分”,另一些“苗木群体”的苗木死亡率等于1而死亡殆尽。唯一可推演的是“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根据苗木密度把云南松采伐迹地的“苗木群体”归纳成0.3—2.0等13个“苗木度”等级,用“平均苗龄”A=1、2、3……15(年)刻划出“苗木群体”演变为“初始林分”的过程,从而揭示出云南松在采伐迹地上更新成林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8.
昆明市引种的园林树木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对昆明市现有园林树木(包括外地园林树木和本地野生树种引种的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以及生活力表现等的调查资料,对其引种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作出了初步评价。昆明市栽培的园林树木计有84科240属62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品种)。其中531种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占总数的85%。在原产于北热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6%,不适应的占64%,其中濒死或死亡的占30%;原产南亚热带的树种,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70%,不适应的占30%;原产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树种均能适应或基本适应昆明的园林环境条件;在原产温带的树种中,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88%,不适应的占12%。昆明野生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原产高海拔地区的树种适应性较差。在原产国外的树种中,引自北美洲西南部、中美洲高原、澳洲东南部、日本、欧洲地中海沿岸、印度、缅甸的树种适应性较好;而引自非洲、美洲、澳洲、东南亚、南亚热带地区的树种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99.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于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段(景东段)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温凉性针叶林4种森林类型的10块监测样地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类型主要是黄棕壤、棕壤;其土壤的物理性状存在差异;10块样地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丰富,而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及盐基饱和度较低。在4种森林类型中,温凉性针叶林的林地土壤为砂壤,肥力较其它3种森林类型的林地土壤低。其他3种森林类型林地的土壤肥力没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珠江源头区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云南松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栓皮栎、云南松+旱冬瓜林、早冬瓜林、滇石栎林、高山栎林等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分别从土壤吸湿水分的能力、枯落物截留状况、渗透性能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阔叶林地表枯落物含量较多,分解速度也最快,土壤渗透功能及持水能力也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的持水保土功能最差。地表径流量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依次递减.但其差异较大,地表径流最大的云南松针叶林是最小的高山栎灌丛的2.18倍,泥沙量最大的云南松林是最小的云南松+栓皮栎林的25.65倍,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差异不大,研究表明针叶林下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较差,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则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