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反复干旱法对176份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开展了鉴定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根长、分枝数和根冠比均与平均抗旱系数、平均抗旱指数呈极显著相关性,均适宜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指标,其中地上生物量、株高相关系数较高;通过对不同评价方法分析比较,明确了DRC适宜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IDRI适宜抗旱品种筛选,DRI适宜旱地条件下高产品种的筛选;抗旱性等级划分采用群体逐级分类法;采用DTIg、DRIv、DTIv方法分别对参试材料进行抗旱性分级,一级(抗旱性极强)材料数量分别为30份、25份、21份,对照敖汉苜蓿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2.
33.
黄淮海流域农户小麦生产化肥节约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资源过度使用的情况,黄淮海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研究该地区农户小麦生产中实际水资源、肥料的使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黄淮海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5省农户小麦生产的实际调研,发放有效调查问卷共计1 407份,调研内容主要涉及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化肥用量。通过对数据汇总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粮食流通与销售市场中普遍存在小麦优质不优价的问题,优质小麦并没有因为品质优良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缺乏市场竞争力;黄淮海小麦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量施用化肥问题,具有节肥潜力。提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推广节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研发肥料新产品,以实现2020年化肥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
不同生育期杂交谷子叶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杂交谷子品种及其父母本为材料,通过对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生育期内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叶片氮含量变化,分析不同生育期内杂交谷子叶片氮代谢酶的杂种优势,以期对杂交谷子氮效率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杂交谷子叶片GDH活性以及叶片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内以表现中亲优势为主,NR活性在抽穗期表现正向超亲优势,GS活性在灌浆期和成熟期表现正向超亲优势。因此,NR和GS可作为杂交谷子氮效率改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5.
36.
冬小麦抗旱性状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Griffing方法I,配制不同类型的复合双列杂交组合,在水地(浇越冬水、返青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和旱地(雨养)条件下,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冬小麦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粒重、穗粒数、黄叶数、SOD、POD、MDA等农艺、生理生化性状,研究不同组合类型对其杂交后代的抗旱性遗传力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穗下节长、黄叶数、籽粒饱满度、落黄特性、成穗数、株高等7个性状与抗旱性关系密切且遗传力较强,可作为高产种质杂种后代的早期抗旱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由于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在杂种后代早期世代进行选择,OA能力和POD活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低,适宜在杂种后代的晚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7.
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用系列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从而确定了低浓度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且不同的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不同。对TB37的处理中0.02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而对TMo17的处理中0.0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8.
玉米耐盐性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4个玉米品种的芽期、苗期、全生育期进行耐盐性鉴定,将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秃尖长、百粒质量等性状的T/CK与全生育期耐盐指数(ST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TI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质量的T/CK呈正相关,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TI与秃尖长呈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M14(蠡玉37)在3个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在全盐量0.15%~0.25%的盐渍化土壤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M2(浚单20)、M4(京单28)、M9(锐步1号)在芽期耐盐性较差,但苗期和全生育期有较高的耐盐性,因此,在保证发芽的条件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于2008—2010年采用不同小麦和玉米品种,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及对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2a试验结果均表明,灌水在不同土层的入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致以1a为周期,冬小麦生长期间,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较大,6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夏玉米无法利用是导致灌水利用效率低的原因。通过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的WUE表明,抗旱节水品种的WUE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非抗旱节水品种的WUE则相反;抗旱节水品种的产量在适度水分胁迫下变化不大,而耗水量有所减少,非抗旱节水品种在适度水分胁迫时,产量减少幅度较大,致使WUE有减小趋势。因此,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华北地区,选用抗旱节水品种,适度减少灌水次数,可以减少无效灌水的入渗,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提高WU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