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7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5个黄皮品种实生苗倍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解去壁及低渗处理后,对根尖细胞进行压片,对从城黄皮、岐山屈督黄皮、甜黄皮、鸡心黄皮和郁南无核黄皮等5个品种的实生苗进行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它们均为二倍体,2n=2x=18,未发现随体、多倍和混倍现象。  相似文献   
142.
杧果主要品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国内外31个杧果主要品种进行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筛选出的14对引物组合在31份杧果种质中共扩增出了1 761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的比例为97%。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5.8条带和121.6条多态性带, 总的多态性带率为97%; 基于AFLP标记, 以0.48的相似系数为阈值, 所有供试 果材料被分为7大组群, 第一组群内以0.52为阈值, 又可分为6组。与形态标记相比, 基于AFLP标记的杧果分类体系更能反映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3.
采用石蜡切片法、超薄切片法和胚囊酶法分离技术。观察了“梅花霞”等枇杷品种的胚胎发生.枇杷柱头的中央有传递细胞,胚珠的外珠被细胞和内珠被细胞结构明显不同.胚囊属蓼型胚囊,胚囊内有典型的卵器。受精卵发育为原胚,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期后,成为成熟胚,核型胚乳于心形胚时形成细胞壁,文中还就一些胚胎学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4.
枇杷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枇杷离体培养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这些领域包括:茎尖培养快速繁殖优良苗木;胚培养用以快速繁殖和基础性研究;胚乳培养用以获得非二倍体植株的探索: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文中也对枇杷离体培养中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5.
紫果西番莲的离体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果西番莲的腋芽萌发的芽苗为基础试材,以顶芽、茎节间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附加IBA1—4mgL-1、蔗糖2%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IBA2和4mgL-1的条件下,顶芽生根率均为100%,在IBA2mgL-1的条件下,茎段和叶柄的生根率达80%;茎节间、根段和叶柄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改良MS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附加ZEA2、2.5或3mgL-1,蔗糖2%的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在ZEA2,2.5和3mgL-1的条件下,茎段的长芽率均为100%,在ZEA2.5mgL-1的条件下,根段和叶柄的长芽率分别为33%和37%  相似文献   
146.
一定质量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处理方法是诱导枇杷原生质体起源的芽苗生根的主要因素.不同IBA质量浓度显著影响根的生成,2-4mgL-1IBA是诱导芽苗生根的有效质量浓度,其中4mgL-1IBA是诱导枇杷原生质体芽苗生根的最佳浓度,生根率达80.5%.4mgL-1IBA培养10-15d后,转入1mgL-1IBA培养,生根率进一步提高至90%.芽苗折断培养,断口截面50%斜插入4mgL-1IBA培养基中15d后可从苗茎基部直接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147.
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APETALA1同源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植物花分生组织特征基因APETALA1(AP1)同源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枇杷栽培品种香钟11号和野生种栎叶枇杷基因组DNA中各扩增出1个350 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分别克隆到pUCm-T载体.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枇杷AP1同源基因的片段.该基因片段的序列在2个不同种的枇杷间差异较小,均含有2个内含子,特别是外显子部分只有1个碱基的差别;编码区共编码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也只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其序列已经在GenBank中登记(登录号分别为AY549306和AY571786).同源性比较发现该基因片段与其他作物中已经报道的AP1同源基因的同源性大都在80%以上,特别是与同属于蔷薇科的苹果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栽培种)和94%(野生种),推测它们具有相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8.
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胚胎培养、花药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其融合,利用培养物获得突变体和超低温保存培养物等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一些与上述内容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根据已报道具韧皮部组织特异性的笋瓜韧皮部蛋白2(PP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山西本地种笋瓜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得到了长度为966bp的PP2基因启动子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后,经鉴定获得了新的重组质粒pUCm—PSP,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与两个已报道的片段分别有95%和99%的同源性,推测具有相似的启动子功能。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和BglfⅡ双酶切重组质粒pUCm—PSP和由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驱动GFP报告基因的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分别回收pUCm—PSP重组质粒中的PSP小片段和pCAMBIA1302植物表达载体中去掉GFP报告基因上游CaMV35S组成型启动子的大片段,经连接、转化和鉴定后,构建了由PSP驱动报告基因GFP的新型植物表达载体pHZ03。利用细胞感受态法将新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GV3101、LBA4404和发根农杆菌Ri15834中,为进一步研究其表达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枇杷科技和生产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10月到1978前后的第一阶段、1978至世纪转换的2000年左右为第二阶段和2000年至现在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了枇杷生物学特性观察等基础性工作、育苗技术的改进和实生选种、种质资源调查。第二阶段以全国枇杷科研协作组的活动为主要特征,在福州建立了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开展全国性的品种资源搜集保存,撰写出版《中国果树志·枇杷卷》;多种育种技术并举;获得中国的第一个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第三阶段以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的活动为主要特征,开始全面开展国际合作,种质交换、国际育种合作、参加并举办国际会议;执行农业行业枇杷科技专项中取得多项科技成果:福建果树所和浙江大学分别牵头的"枇杷系列品种选育与区域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杨梅枇杷果实贮藏物流核心技术研发及其集成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本阶段乃至建国后的主要科技成果汇编于《中国果树科学与实践系列丛书·枇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