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植物组培苗培养技术数据库查询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工作从组培苗种类到研究成果日益增加和提高,为增强其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换效率,增加农业企业信息需求,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笔者采用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应用ASP语言,设计完成了包含组培苗全套培养信息的培养技术数据库,编写了技术数据库检索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植物组培苗技术的集中与网上资源共享,为植物组培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信息,也为企业增加了农业生产创新途径,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高水平组培技术和优良组培苗的推广及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2.
桂蕉1号是从威廉斯香蕉优变株系选择选育而成,通过多年的种植、品比试验,验证了其高产稳产特性及收获期提前约2周的特征。2012年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为广西香蕉种植发展提供了新品种,丰富了栽培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3.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蛇莲不同的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其组培苗作细胞渗透性分析.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优于、WV基本培养基;6-BA(0.5mg·L-1)利于顶端茎段外植体增殖,而抑制底端茎段外植体增殖,各类外植体以顶端茎段为最佳培养材料;添加6-BA的MS培养基上的组培苗表现出低的细胞膜渗透率,更能适应出苗后大田环境生长.  相似文献   
24.
菊叶薯蓣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菊叶薯蓣种苗的繁育问题,用不同种类、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叶薯蓣幼嫩茎段进行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启动培养用M S 6-BA 0.2m g/L KT 1.0m g/L NAA 0.01m g/L诱导不定芽萌芽率为100%,效果最理想;继代培养用M S 6-BA 0.8m g/L NAA 0.2m g/L诱导芽的增殖系数超过3,长势较理想;生根培养用1/2M S IBA 1.5m g/L NAA 0.3m g/L诱导生根长苗率达90%以上,对生根培养的效果最佳;采用河沙 塘泥假植菊叶薯蓣组培生根苗成活率高,生产成本降低;表明应用组培快繁技术能为菊叶薯蓣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充足的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25.
火鹤花离体培养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鹤花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Anthurium)多年生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哥伦比亚,是近年引进的名贵花卉新品种[1]。本属植物有两个主要种,其一是切花种Aandraeanum,又称为大叶花烛、红掌;另一是盆花种Ascherzernum,通常狭义地称为火鹤花。  相似文献   
26.
秦永松  林贵美  牟海飞  潘永杰  李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69-7169,7207
阐述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在罗汉果种植中的应用发展及意义,并提出了目前"三避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多年的栽培种植试验证明,采用"三避"技术种植罗汉果,其苗的成活率、产量、质量及商品性状都有明显地提高,近几年,"三避"技术在广西永福县广泛推广,罗汉果农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给广西珍贵特产罗汉果种植业的发展增加了活力。  相似文献   
27.
6-BA对麝香百合组培继代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种培养基基础上,改变植物激素6-BA浓度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对麝香百合继代苗进行继代培养;通过对继代苗生长情况的统计学分析,显示了高浓度6-BA对小鳞片分化、对小鳞茎外围次生小鳞片的形成都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小鳞茎植株的生长高度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优质番茄快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的浸种、消毒等方法处理优质番茄百利种子,对其子叶进行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温水浸泡及切口处理种子能获得优质的番茄种子芽苗;以子叶为外植体,在MS+6-BA 2.0 mg/L+IAA 0.5 mg/L培养基上能较好地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6-BA 1.0 mg/L+IBA0.03 mg/L培养基上分化出芽最多,成苗状况较好;在MS、MS+NAA0.1 mg/L培养基上生根培养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9.
以"野酿2号"、"野酿1号"2个毛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广西地区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连续5年观察并分析了2个毛葡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品质特性等。结果表明:"野酿2号"毛葡萄品种综合性状优于"野酿1号","野酿2号"的结果枝率为92.1%、结果枝平均果穗数2.6穗、结实系数2.4、坐果率达36.9%,均高于"野酿1号";"野酿2号"的出汁率达72.8%、总糖含量9.78g/100mL、糖酸比5.96、单宁含量为0.32g/100mL、蛋白质含量0.54g/100mL、维生素C含量6.32g/100mL、氨基酸总含量0.54g/100m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均高于"野酿1号";总酸含量1.64g/100mL,低于"野酿1号";"野酿2号"果穗比"野酿1号"大,平均穗重182.91g,产量达1 360.6kg/667m2,极显著高于"野酿1号"。综合性状表明,"野酿2号"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稳产特性,生产上已逐渐替代"野酿1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SSR标记进行毛葡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阐明毛葡萄种质的亲缘关系,为有效利用野生毛葡萄种质及挖掘优良基因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筛选的多态性SSR引物对70份毛葡萄进行SSR扩增,评价不同种质遗传多样性,并分析亲缘关系。【结果】从4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3 条带,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等位位点数3-15个,多态率26.7%-100.0%。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毛葡萄种群Nei’s 基因多样性平均指数为0.4412,多样性信息平均指数为0.6308,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70份毛葡萄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89。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 处,70 份毛葡萄材料可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包含两份毛葡萄材料,编号为70和91,均来自广西罗城县;第二类包含5份材料,编号为28、1、129、3和131,除131外,其余4份来自广西罗城县;其他63份归为第三类,其中50份为广西罗城县毛葡萄。【结论】广西罗城县毛葡萄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为毛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