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马尾松容器苗指数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稳态营养理论与技术作为指导,在温室内对马尾松容器苗指数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施肥处理中,相对添加速率为6.1%指数施肥处理的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均为最优,相对添加速率为7.1%的指数施肥处理次之,而对照不施肥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32.
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对氮肥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水稻田间定位试验,利用nirS功能基因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运用PCR-DGGE(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DNA克隆测序和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田间定位试验第4年不同氮肥水平下稻田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结果】依据DGGE图谱计算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显示,与不施肥对照处理(CK)比较,施用氮肥处理(N1:75 kg N•hm-2,N2:150 kg N•hm-2和N3:225 kg N•hm-2)可促进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提高,尤其在水稻生长的齐穗期和成熟期后者均显著高于前者(P<0.05)。但群落多样性指数在N1、N2 和N3处理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的表层土壤中,N3可显著高于N1(P<0.05)。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生育时期对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表层和根层土壤的群落结构都与生育时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2,0.002);而不同氮肥水平对群落结构的显著性影响仅表现在稻田表层土壤中(P=0.002)。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氮肥水平提高可促进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度增加,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内表层和根层土壤的nirS基因拷贝数均存在CK<N1<N2<N3的趋势,且以齐穗期时在表层土壤中的差异最大,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本研究获得稻田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片段序列8条登录GenBank(登录号:JX997923、JX997924、JX997926—JX997931)。此外,本试验中N1、N2和N3处理比CK处理分别增产59%、92%和107%,表层和根层土壤中NO3--N含量也随氮肥用量提高而增加。【结论】氮肥用量增加促进了稻田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丰度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提高,尤其在稻田表层土壤中。氮肥水平提高还可改变稻田表层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综合分析表明稻田表层土壤的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对氮肥水平提高的响应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3.
代洪波  刘孟良  李淞  林艳  高平  赵玲  朱玲 《养猪》2011,(5):124-126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烧、被毛粗乱,发病后期可见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部分血清型可导致脑膜炎,引起共济失调。病理剖检可见胸膜炎、渗出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关节积液等。该病于1910年由Glasser首次发现,因此又被称为猪革拉瑟病(G1asser’s disease)。  相似文献   
34.
荷兰鸢尾(Iris hollandica Hort)为鸢尾科鸢尾属球根花卉,是荷兰人以西班牙鸢尾与吉丁鸢尾杂交培育而成的园艺品种。花色丰富,花型奇特,是欧美式插花的重要材料。国内近年来一直视为高档切花品种。切花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威吉沃德、完美、蓝带、卫星、蓝魔力、阿波罗、白威吉沃德、天鹅绒、金皇后。  相似文献   
35.
国内林木抗寒抗旱性评定的主要指标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寒冷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广大西北地区树种分布和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不同的树种其抗旱耐寒能力明显不同,分布区广的树种,不同分布区的种群间其抗寒、抗旱性也有显著差异。所以,正确评定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干旱、寒冷地区生长和造林树种,对这些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恢复森林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 评定林木抗寒抗旱性的主要指标1.1 评定林木抗寒性的主要指标(1)形态指标:冻害指数、组织褐变、生长恢复状况。冻害指数是田间测定林木越冬抗寒性的常用指标,通常按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6.
以1 a生朝仓花椒组织培养苗的休眠枝为试材,就不同基质、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插穗生根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促进朝仓花椒生根有明显的效果,以600mg/LGGR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70.3%,蛭石是较好的扦插基质。  相似文献   
37.
研究旨在筛选出优良抗旱育种材料,为今后甘蔗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采用盆栽干旱处理,测定蔗茅野生种无性系、甘蔗栽培品种(系)及其杂交后代共12份材料苗期与抗旱相关的8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极点排序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12份供试材料的Pro、MDA、SS及PMP均呈上升趋势,SP、Chl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有升有降。极点排序法分析表明,12个供试材料的抗旱强弱为:‘蔗茅99-2’>‘蔗茅99-1’>‘蔗茅99-4’>‘蔗茅I91-8’>‘蔗茅99-3’>‘蔗茅90-29’>‘滇蔗01-58’>‘滇蔗04-14’>‘滇蔗02-39’>‘蔗茅II91-2’>‘新台糖10’>‘崖城89-9’,说明蔗茅优质抗旱性状可以通过基因渗透方式传递给后代。在苗期干旱胁迫下,‘蔗茅99-2’在渗透调节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生理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以崇礼冬奥核心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结构特征分析和空间结构优化模拟研究,为制定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块面积0.09hm2(30m×30m)标准地,基于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林分结构特征,以空间结构最优为目标,采用乘除法对角尺度W、混交度M、密集度C、交角竞争指数Ua CI和林层指数S共5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进行多目标规划,构建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对比模拟采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3块标准地华北落叶松断面积比例达70%以上,白桦为伴生种,径阶分布在6~26cm之间,均呈近似正态分布,树高分布呈非对称型单峰山状,且峰值均出现在14m树高级。林分平均角尺度■、混交度■、密集度■、交角竞争指数■和林层指数S■分别为0.460、0.106、0.918、0.297和0.363,处于林木均匀分布、低度树种混交、高度树冠竞争和垂直结构分化较差的状态。模拟采伐后采伐强度均低于20%,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值提升13.62%。在■分别提高21.17%和15.23%的同时,■分别下降10.22%和5.19%。【结论】研究区华...  相似文献   
39.
为建立沉香(Aquilaria sp.)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在950~1 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使用DA7200 NIRS分析仪收集了64个沉香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并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沉香含油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卷积平滑法(S-G)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且当最佳主成分数为7时,可达到最优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980 9和0.958 9,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V)和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697 4、1.029 0。说明预测值与测量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对沉香结香品质进行快速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川法小曲白酒发展现状及其瓶颈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赫川  马莹莹  杨建刚  林艳  林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50-11853,11856
四川固态法小曲白酒酿造历史悠久、风格典型、味道独特,与大曲清香、麸曲清香共同组成了清香型白酒的三大类型.对清香型川法小曲白酒的历史由来、在我国白酒行业中所占地位、生产工艺的革新历程、生产、研究及市场现状、发展瓶颈问题、面临的机遇、酒质提升的解决途径及建议、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