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8篇
综合类   2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卢辛成  何跃  蒋剑春  林玉锁  孙康  刘雪梅  徐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62-4164,4166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并结合氮气吸附、TG-DDTG、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浸渍比为3∶1、活化温度450℃、升温速率3℃/m in的条件下活化60 m in,制得的麦秆基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279 m2/g,总孔容积为1.36 cm3/g,平均孔径为4.2 nm,有丰富的中孔,可用做大分子吸附材料。麦秆适合作为制备具有丰富大中孔的活性炭的原料。  相似文献   
22.
采用江苏省常熟农业生态试验站土壤,均匀混入农药后,调节适当的土壤水分,在人工气候箱内保持温度为20℃、湿度为80%的条件下,分别在第2、4、7、10、15d观察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急性中毒状态及死亡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在含有单一杀虫双和呋喃丹的土壤中,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中毒状态和毒性效应,呋喃丹大于杀虫双对蚯蚓的毒性。在10d时杀虫双及呋喃丹的LC50分别为227.57mg·kg-1和28.28mg·kg-1。当土壤中杀虫双和呋喃丹2种农药复合存在时,蚯蚓主要表现为呋喃丹的中毒状态,2种农药复合后对蚯蚓的致死毒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p'p-DDT作为背景时,2种农药分别对蚯蚓的复合毒性。结果发现,当土壤中p'p-DDT的含量为10mg·kg-1时,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对蚯蚓的毒性基本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苏南地区土壤和作物中农药残留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稻田土壤和稻粒中农药残留采样调查结果。监测农药品种为杀虫单(双)和甲胺磷。监测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采样的土壤和稻粒中,该两种农药均有检出。其中杀虫双在土壤中的浓度范围为 0.000 3— 0.030 mg· kg- 1,米壳中为 0.055— 0.350 mg· kg- 1,米粒中为 0.002— 0.224 mg· kg- 1;甲胺磷在土壤中残留浓度为 0.003— 0.042 mg· kg- 1,米壳中为 0.008— 0.508 mg· kg- 1,米粒中为 0.034— 0.210 mg· kg- 1。  相似文献   
24.
采用蚯蚓毒性试验方法,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试验蚓种,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Cu和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学诊断和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Cu和Pb单一作用时,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和SOD活性呈现不同变化.单独添加Cu处理时,随着cu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升高趋势,SOD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均降低;单独添加Pb处理时,随着Pb浓度的增大,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呈现轻微降低趋势,SOD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延长暴露时间,未观察到蚯蚓体内的SOD活性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不同浓度Cu作为背景与Pb复合时,Cu和Pb的复合效应与暴露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组合密切相关,时间不同,浓度不同,对蚯蚓体内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也就不同.与单一Pb作用相比,与Cu复合使蚯蚓体内SOD酶活性有所升高,说明这两种重金属复合后使蚯蚓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5.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特点与成因,为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王磊  丁浩然  陈樯  祝欣  陈然然  龙涛  王荐  林玉锁 《土壤》2015,47(4):725-732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四氯乙烯和萘在过氧化氢氧化前后含水层土壤上的吸附。原土经过氧化氢处理后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处理前后的土样对四氯乙烯和萘的吸附差别极小。过氧化氢对原土中极性官能团的破坏使原土中的大分子有机质变为小分子的可溶性有机质离开体系,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这些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大分子有机质对研究的两种化合物的吸附贡献很小。在调节液固比使各种单一体系中的液相浓度差异达到一至两个数量级的情况下,加标解吸体系下的等温线仍表现为非常规的近似水平线,说明液相浓度的降低不足以使土壤中吸附的化合物发生解吸。这一结果从另一侧面说明两种目标物在研究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在致密有机相上的吸附为主,而这部分有机质不会被过氧化氢所氧化。因此,在评估污染土壤对地下水的危害时,需慎重使用通过吸附实验得到并基于有机质总量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27.
在全国采集8个水稻产区、不同镉(Cd)含量的水稻土,添加0~4 mg/kg外源Cd,通过盆栽试验,分析水稻土、水稻籽粒Cd含量间的相关性,基于水稻籽粒Cd含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污染物限值(GB 2762–2012)的前提,确定8个水稻产地土壤的Cd临界值。结果表明:水稻土中Cd含量为0.20~6.27 mg/kg时,随土壤Cd浓度增加,水稻生长没有出现Cd毒害症状。籽粒Cd含量随水稻土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Logistic方程拟合表明籽粒Cd含量和水稻土Cd浓度间相关性显著;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稻米Cd限量值(0.2 mg/kg),反推得到8种水稻土Cd临界值范围为0.70~4.79 mg/kg,与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均高于其相应限值(0.3 mg/kg、pH≤7.5,0.6 mg/kg、pH7.5);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土Cd临界值间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水稻土Cd临界值与pH和土壤黏粒显著相关(R2=0.83,P0.01)。  相似文献   
28.
通过模拟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通风处理甲苯、乙苯、正丙苯混合污染的黄棕壤,研究了不同通风流量、不同土壤含水率、间歇通风等因素对目标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流量和含水率是影响去除率的重要因素。当柱径14 cm、土壤粒径为10目连续通风时,最佳通风流量为0.15 L.min-1,最佳含水率约17.98%条件下,甲苯、乙苯、正丙苯的去除率分别为99.84%、99.45%、98.25%,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Cs,TVOCs)去除率达到了99.30%,且优于间歇通风;含水率为6.01%、24.73%时,TVOCs的去除率仅为63.03%、89.03%,表明含水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VOCs的去除;苯环上支链越长,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越难以被脱附去除,反之亦然,表明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也是影响通风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针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土壤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列举了地震可能导致的城市和农村土壤环境问题及其发生过程,提出了应急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震区生态恢复和重建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30.
以苏南某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室批量洗脱试验,研究了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土壤中DDTs的增溶洗脱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ween80显著地增加了DDTs表观溶解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对DDTs的增溶曲线呈指数衰减函数关系,DDTs各组分洗脱量顺序为4,4′-DDT>4,4′-DDD>2,4′-DDD>2,4′-DDT。Tween80的浓度、洗脱次数及土壤吸附作用共同影响其对DDTs的洗脱效果。去离子水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残留Tween80,Tween80解吸附率最高可达72.66%,大大降低了Tween80二次污染土壤的风险。Tween80增溶和去离子水解吸附联合过程对DDTs洗脱效果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10000mg·L-1浓度条件下Tween80对DDTs的去除率最高为72%,其次为8000mg·L-1的Tween80水溶液,去除率为66.72%。采用8000mg·L-1的Tween80溶液进行土壤洗涤处理,结合其他修复技术,可能会是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