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相似文献   
23.
于2010和2011年,以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方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木薯产量、 养分积累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红壤旱地木薯的施肥效益方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 缺氮处理的鲜薯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和缺钾处理,对鲜薯产量的影响N>K2O>P2O5; 施肥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鲜薯产量、 鲜薯淀粉含量、 鲜生物量、 养分收获指数和经济效益最高,而产投比以N2P2K0处理最高,N1P2K1处理其次,N2P2K3处理最小。木薯植株养分积累总量K2O>N>P2O5,平均100 kg鲜薯养分需求量分别为1.00、 0.91和0.11 kg,平均养分收获指数分别为0.53、 0.33和0.46。相关分析表明,木薯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钾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量相关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 磷、 钾施用量分别为205.37、 65.43和311.30 kg/hm2,产投比为6.23。  相似文献   
24.
苗期低温对早稻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苗期低温对23个早稻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苗期低温对水稻苗期株高影响较大,对少数品种的秧苗叶色有影响,对水稻单株有效穗数的影响也较大,但对后期的株高、生育历期、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超级早稻中早2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插密度组合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在中、低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很小,而在高氮水平下,适当降低密度有利高产.在0~195 kg/hm<'2>施氮范围内,有效穗数、生物产量、产量、氮素积累总量、最高茎蘖...  相似文献   
26.
不同株型木薯品种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累积及利用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理想株型和氮素高效利用是作物育种和引种的重要指标。作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特征与产量形成和氮素积累密切相关。研究不同株型木薯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利用、产量形成等方面的差异,以期筛选出高产、氮素高效利用的株型和品种,为木薯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试验以紧凑型品种华南205 (SC205)、华南8号 (SC8)、桂热4号 (GR4)、新选048 (XX048) 和伞型品种华南9号 (SC9)、华南12号 (SC12) 为材料,于块根形成初期 (种植后70天)、膨大初期 (种植后110天)、膨大中期 (种植后175天) 和成熟期 (种植后240天) 取样,分析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积累量。  【结果】  紧凑型品种的生物产量、鲜薯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16.42%、36.85%、43.93%和40.00%。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片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随之下降,块根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以及茎秆的氮素分配比例随之提高,而茎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对稳定。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收获指数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28.91%、35.67%和36.00%,而100 kg鲜薯需氮量较伞型品种降低了27.27%。通径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素积累量对总量的贡献最大,块根生长中期其次,块根生长前期第三,苗期最小。在块根成熟期,紧凑型品种地下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较伞型品种分别提高了10.85和9.13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块根生长后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生物产量、单株薯重和收获指数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紧凑型品种地上部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比例在块根形成初期高于伞型品种,而在块根膨大期低于伞型品种。紧凑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高,而伞型品种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较低。在生产中,宜选择株型紧凑的木薯品种,以利于木薯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7.
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双季稻上部三叶叶长和叶角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7和2008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双季早稻中早22和双季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栽插密度与施氮量对上部三叶的叶长和叶角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氮情况下,增加栽插密度可提高产量,而在中高氮条件下,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倒一至倒三叶叶长随施氮量增加而增长,随栽插密度下降而增长。中早22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开张角和叶长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天优华占的倒一至倒三叶的基角和开张角与稻谷产量呈抛物线关系,而倒一至倒三叶叶长与稻谷产量呈直线关系。产量最高时中早22倒一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1.37°、7.81°、29.74cm;倒二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17.27°、16.06°、36.08cm;倒三叶基角、开张角和叶长的适宜值分别为21.76°、24.70°、39.02cm;天优华占倒一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11.62°、12.30°;倒二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32.61°、30.08°;倒三叶基角和开张角的适宜值分别为23.55°、31.21°。  相似文献   
28.
江西红壤旱地木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筛选出更适宜江西省种植的木薯高产品种,以19个品种(或品系)为材料,对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37.5 t/hm2,6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30~37.5 t/hm2之间,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介于22.5~30 t/hm2,其他4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低于22.5 t/hm2。19个木薯品种中有7个品种的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SC205,其中SC8和GR024-2的鲜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均表现较高。木薯的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最粗薯粗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薯干物率与鲜薯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单株薯数、鲜薯淀粉含量、株高、茎粗、最长薯长与鲜薯产量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提出江西本地窖藏木薯种茎的出窖适宜时间及种植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设计地膜覆盖和露地方式,分别于2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窖,每10天种植1期,研究了木薯种茎质量变化、种茎出苗率、农艺性状、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木薯出窖种植易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降雨量过大,温度过低均不适宜出窖种植,出苗率均值为45.67%。3月中下旬出窖种植的出苗率高,均值为95.38%,中旬种植的产量高于下旬,地膜覆盖高于露地。而4月上中旬种植的出苗率虽高,但木薯种茎芽点完好率低,用种量大。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降低,薯数增加,薯粗和茎粗增粗,株高增高,最终木薯鲜薯产量增加。江西及同等纬度区域,本地窖藏木薯种茎3月中旬适宜出窖,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方式。  相似文献   
30.
15个芝麻品种(品系)红壤连作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挖掘芝麻耐连作种质资源,以赣芝5号、赣芝9号、万荣黑芝麻、青麻、金黄麻、武宁黑芝麻、东乡黑芝麻、冀9014、玉山黑芝麻,豫芝11号、陕西旬阳、中芝13号、P13–2、WS46、樟树褐芝麻为供试材料,于2014—2015年对芝麻进行连作耐性筛选。结果表明:连作导致芝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空梢尖长、始蒴部位和瘪子率显著升高;对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结合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认为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连作系数可作为芝麻萌发期连作耐性筛选指标;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蒴果数和单株产量的连作系数隶属函数值组成的指标池,可作为基于产量的芝麻田间连作耐性筛选标准。通过芝麻萌发期和田间耐性筛选,得到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金黄麻(C5)和武宁黑芝麻(C6);中等耐连作能力较为稳定的玉山黑芝麻(C9)和豫芝11号(C10)以及不耐连作的赣芝5号(C1)、赣芝9号(C2)和P13–2(C13);其他品种(品系)对连作耐受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