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测评成德眉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探索同城化协同发展路径,提升区域农业农村协同、错位、集群发展水平,选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资源环境承载水平4个维度14项指标,构建区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剖析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优势。研究发现,2018年成德眉资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发展不均衡,地理空间上呈“草帽型”分布,成都和德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资阳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四市农村农业发展急需抓住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的重要契机,发挥成都的市场优势、资阳的发展潜力,推动成德眉资一体化农业农村提档升级,实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为例,阐述了该所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完善学科布局、争取项目立项、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强合作与交流等应对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城乡统筹,推动农业规划行业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本课题组多年来承担的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案例为实践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提炼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概念、内涵、类型和理论基础,构建了区域现代农业规划流程及方法体系,以期能够为我国区域现代农业规划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约束因素已由传统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供需双重约束,农产品供给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产品数量结构已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面对农产品供需结构转变,本文选择狭义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视角,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1990-2014年四川藏区农林牧渔产值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四川藏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农业发展宏观政策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基础支撑,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2002~2011年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2.3%提高到53.5%,农业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农业技术推广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个较低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自贡市团结镇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并分析了原因,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了实践研究,并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团结镇居民生活用水条件,提高了饮用水的质量,缓解了项目区多年由于饮用水困难以及饮用不达标水对居民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早茶种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扩大早茶种植面积、科学规划茶叶种植基地提供科学管理依据。【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为例,选取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养分状况3个方面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里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资料,定量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对早茶种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翠屏区早茶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以及周边低山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12%;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中部的中丘浅丘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4.01%;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翠屏区西部和东南部的平坝或浅丘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9.33%;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场镇周边及河滩坝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54%。区域内94.46%的范围各项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内适宜水平,区位优势明显。【结论】评价结果可为翠屏区茶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规划、下一步重点发展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乡镇进行规模化种植、针对早茶种植进行科学肥料配方的完善与应用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向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文选择四川深度贫困县甘洛县为研究对象,从甘洛县区域条件与优势出发,分析了甘洛县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主导型、特色效益型、基础保障型和功能拓展型产业结构体系,按照"一核、三圈层、五园区"的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并从农村改革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基地、田间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服务及农业品牌6个方面探寻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推进策略,以期为四川深度贫困县农业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47-153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样本,围绕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压力、生产基础设施,构建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四川藏区划分为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Ⅰ)、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Ⅱ)、川西北高原山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Ⅲ),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一村一品”是国家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检验乡村产业发展成效的试金石,拟从“一村一品”的视角分析和探寻四川乡村产业发展对策。[方法]以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十一批次共计3786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深入分析四川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挑战。[结果]分析表明:四川乡村产业面临产业类型单一、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失衡、示范影响不足等问题与挑战。[结论]结合四川“10+3”产业发展布局,围绕“优势变特色,特色变品牌”,提出了四川乡村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旨在为相关学术研究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