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 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跟、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蒸馏水4种臭牡丹提取物,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包括抑菌圈直径(十字交叉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以小麦赤霉为指示菌,观察了pH值为5~8范围内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乙醚,8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效果几乎都优于其他的菌种,而对玉米大斑的抑制效果最差,可能是其抑菌机理不同,导致对不同菌的抑菌能力产生差异。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20、25mg/ml;80%乙醇提取液对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mg/ml,而对小麦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5mg/ml;蒸馏水提取液对小麦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mg/ml,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mg/ml;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20、30mg/ml。总的看来,臭牡丹根提取物对这几种常见植物致病菌的MIC均在35mg/ml以下。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8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然后,随着pH值增加或减小而变差;乙醚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大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而蒸馏水的则与乙醚相反,表明其抑菌活性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3.
福红2 号系福建农业大学以湘红1 号与粤红1 号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和穿梭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于1990 年育成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福红2 号1991~1992 年通过福建省红麻联合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粤743 增产21.3% ;1994~1995、1996~1997 年分别参加浙江省和安徽省红麻联合区试鉴定,平均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15.8% 和17.9% .1988~1997 年,福红2 号在全国多年多点区域试验鉴定,平均产原麻6.563 t·hm - 2,比青皮3 号增产23.18% ,比粤743 平均增产21.3% .福红2 号表现出丰产性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1995、1998 年分别被农业部和国家科技部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的优良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4.
针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疫情调查时间紧、数据汇总工作量大、调查分工协作困难等问题,开发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红火蚁疫情调查系统,实现红火蚁疫情数据高效采集、调查协同实施、疫情分布展示、数据云端备份等功能.通过定位信息自动采集、预设标准...  相似文献   
65.
林娜 《福建茶叶》2017,(12):200-201
随着我国与国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频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增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也就是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本文以中英茶文化的对比为例,探讨如何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培养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66.
为了满足多年生宿根植物芦笋根系发达、入土较深,需要较大行距的生长特性,同作时提高全年土地利用率及早期复种指数,依据化感作用原理总结出了芦笋间作套种的原则、间套作最佳时期及间套作作物种类的选择条件,阐明了芦笋间作套种栽培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例如:主要利用幼苗移植后的1~2年内及植株长大后的秋冬休眠与早春采笋时间段,进行全年或秋冬、早春茬套种;利用草莓、大蒜、洋葱等蔬菜根系较浅、植株矮小,较为耐寒的特性,与芦笋进行全年或秋冬茬间作;利用生菜、小白菜、油菜等蔬菜生育期短、早熟性突出的特性,与芦笋进行早春茬套种;还重点介绍了上述几种芦笋间作套种模式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提高芦笋产量、品质及土地利用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南极磷虾致敏问题,从南极磷虾中筛选、鉴定、分离纯化其主要过敏原,并对过敏原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通过缓冲盐溶液提取南极磷虾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WB)筛选南极磷虾过敏原;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过敏蛋白;通过等电点沉淀、硫酸铵盐析、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过敏原;采用SDS-...  相似文献   
68.
熊永花  林娜 《北京农业》2012,(15):216-217
利用贵州省黎平站1957-2009年53年的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气象资料,对黎平县53年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研究.结果表明:53年来,黎平县气温总体呈升势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的变化,呈暖-冷-冷-暖交替变化出现;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冬春秋三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变暖过程中以冬季变暖起到了主要作用;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有相同的特征,且速率是年极端最高气温的2.52倍.  相似文献   
69.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最高。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2.57,2.67年,完全分解分别需要11.09,11.24年。叶凋落物年平均失质量率、分解速率及初始无机养分含量均表现出立地Ⅲ高于立地Ⅳ。与立地Ⅳ相比,在立地Ⅲ下,C/N均值、木质素含量均值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经t检验分析,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初始无机养分含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有机养分中木质素含量、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全碳、C/N、凋落物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569,-0.758。叶凋落物质量指标表明:在立地Ⅲ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675株·hm-2最为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在立地Ⅳ条件下,则以林分密度1300株·hm-2最为有利于叶凋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70.
漳州市香蕉低温害的灰色因素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漳州市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相关低温因子与当年香蕉减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因子间关联度最大的为每5日滑动中日最低气温<5.0℃的天数,该气象要素是造成香蕉低温灾害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探讨了防御香蕉低温灾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