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17篇 |
农学 | 52篇 |
基础科学 | 120篇 |
72篇 | |
综合类 | 421篇 |
农作物 | 83篇 |
水产渔业 | 28篇 |
畜牧兽医 | 234篇 |
园艺 | 52篇 |
植物保护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34.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禹州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曲线、粒度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钾钠比、残积系数和以Rb为代表的微量元素含量等随剖面层次呈规律性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硅铝率和Sr的含量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表明在全新世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比较干旱,沙尘暴频繁,成壤作用微弱。这些化学参数与磁化率曲线可以进行对比,表明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受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与黄土高原腹地的洛川剖面相比,淮河上游禹州剖面中绝大多数常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磁化率也显著偏低,绝对值差别很大,粒度组成当中细沙成分含量很高,这说明淮河上游黄土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明显不同。联系全新世时期黄河频繁泛滥、改道、沉积与黄淮平原盛行东北风形成流沙地的事实,认为淮河上游的黄土是黄河泛滥沉积物质经过风沙活动改造,由东北风力系统搬运而来的近源粉尘堆积,再经过就地风化或者成土改造而形成。 相似文献
35.
通过在湖北全省内的12种森林类型中设置212块样地,采用标准木全株收获法测定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评估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地区间林下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森林类型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44~8.35 t·hm-2之间,平均碳密度为2.80 t·hm-2,最大的为天然阔叶中龄林,最小的为人工针阔混交林。从森林起源上比较,天然林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明显高于人工林;从森林类型上比较,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而从龄组上比较,灌木层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不同地区间天然林灌木层碳密度除神农架林区与其他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地区间无差异。因此灌木层生物量和碳密度只与森林起源、森林类型和林龄具有密切联系,与地区间的分布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36.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测定和比较了道氏虹鳟、美国加州虹鳟、挪威虹鳟、丹麦虹鳟、芬兰虹鳟5个群体的15种同工酶约40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5个虹鳟群体的多态座位比例为43.24%~47.37%;种群平均预期杂合度为0.1917~0.2178,平均实际杂合度为0.2703~0.3291;Hardy-Weinberg 遗传偏离指数(d)为0.4100~0.5331,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865~1.5385。χ2检验表明,5个虹鳟群体多态座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其它鱼类相比,5个虹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本研究的5个虹鳟群体种质资源状况尚好。聚类分析表明,挪威虹鳟、丹麦虹鳟、美国加州虹鳟、道氏虹鳟为同一聚类支,芬兰虹鳟为另一聚类支。本研究对5个群体虹鳟养殖品种的同工酶分析,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遗传育种等方面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关键词:虹鳟;群体;同工酶;遗传结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小热激蛋白在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应对温度胁迫中的作用,采用PCR方法克隆沙葱萤叶甲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0(GdHsp20.6)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应用在线软件对GdHsp20.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原核表达技术诱导表达及纯化其编码蛋白,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分析不同温度胁迫下GdHsp20.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dHsp20.6基因ORF序列长度为543 bp,编码1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0.6 kD,无跨膜区和信号肽。GdHsp20.6氨基酸序列有高度保守的α-结构域。GdHsp20.6氨基酸序列与其它鞘翅目昆虫的Hsp20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与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的Hsp20.99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为63%。GdHsp20.6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细胞系中成功表达,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后GdHsp20.6蛋白成功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测大小一致,并纯化获得了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GdHsp20.6。低温(-10~5℃)和高温(35~40℃)处理1 h以及处理后25℃恢复30 min均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并且0℃处理30~120 min也能诱导GdHsp20.6基因表达上调。表明GdHsp20.6基因在沙葱萤叶甲应对低温和高温胁迫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本试验通过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构建免疫应激模型,旨在探讨免疫应激对不同品种猪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选用6头体重为32±3.6 kg莱芜猪、鲁莱猪和大约克夏猪,采用2×3因子设计(免疫应激*品种类型),实施回肠末端T型瘘管手术。试验猪单栏饲养,术后经过14 d适应期,进行氨基酸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测定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了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免疫应激降低了不同品种猪的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 < 0.01)(P < 0.05);大约克猪对总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的降低量高于鲁莱猪和莱芜猪(P < 0.05)。 相似文献
40.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绥棱林业局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将现行的枕木——钢丝绳锁脖集材改进为爬犁——钢丝绳锁脖集材 ,从而节省了大量木材。1 技术简介原木载体为木爬犁。爬犁由 2根爬犁脚和钉在其上的两根横木组成 ,4根木料成“井”字型 ,长约 2 m,宽约 1 .5 m,爬犁脚前高后低 ,头部翘起 (可减少阻力 ) ,前部最高处(前横木上面 )距路面 35 cm左右。当爬犁满载后 ,用钢丝绳将原木捆绑锁紧 ,即钢丝绳“锁脖”。操作过程是先将钢丝绳一端从爬犁前部左 (或右 )脚外侧的前横木下边穿入 ,经过爬犁左 (或右 )脚上边 ,斜插入原木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