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51.
活性炭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常被用来吸附污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该研究采用连续式回转技术对玉米、红麻秸秆进行碳化,利用碳化后碳粉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氮磷吸附实验,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2种秸秆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碳化红麻秸秆对污水中氮磷的吸附效能大于碳化玉米秸秆,二者差异不显著;且2种碳化秸秆对氮磷的吸附效能都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碳化秸秆对磷的吸附效能在吸附时间为1h时达到最大,而对氮的吸附效能则在吸附时间为12h时达到最大;碳化秸秆对氮磷的吸附效能随着pH的变化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对磷的吸附效能在碱性条件下要优于酸性条件,而对氮的吸附效能在中性条件下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52.
自主选育的鹤望兰新株系与普通栽培株系相比,在福州极端低温下(-2℃)表现为耐寒性。为进一步验证,通过不同梯度的人工低温处理(0、-2、-3、-4、-5、-6℃),测定2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2个株系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均呈"S"型变化,在试验低温范围内,与温度间极显著负相关,且新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4.8℃,栽培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3.6℃,新株系的半致死温度高于栽培株,进一步证实新株系具有耐寒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文心兰切花新品种,为优化福建文心兰品种结构提供候选品种。【方法】以主栽品种南西组培移栽苗为材料,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于花期经田间优株初选、组培扩繁及株系比较试验后,再次优株复选、分子鉴定、组培扩繁和多点试验,选育文心兰切花新品种。【结果】选育出文心兰新品种金辉,该品种在福建种植时主花期为11月至翌年1月,次主花期为5~6月;盛花期时平均假鳞茎长、假鳞茎宽、花序梗长、花序长分别为10.96、4.11、40.14、78.14 cm,分枝数11.15个,分别比对照南西显著提高了21.64%、18.10%、18.58%、29.18%和22.66%;切花产量每667 m~2达3.07万支,比对照南西显著提高了17.18%;新芽生长位置明显低于对照南西,适应性好,抗逆性强,适宜福建冬季无霜冻及具相似气候条件的地区推广种植。【结论】利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从南西组培移栽苗中筛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文心兰切花新品种金辉,研究证实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切花文心兰新品种的选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对文心兰(Oncidium)进行不同的光周期处理,结果发现长日照条件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克隆获得文心兰OnGI基因,其编码区长3 483 bp,编码1 161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石斛(Dendrobium nobile)DnGI同源性最高,为86.57%;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其他兰科植物为同一组.组织表达分...  相似文献   
55.
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是植物叶绿素、光敏色素和血红素合成中的一个关键酶。为了深入研究UROD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在转录组测序基础上,以杂交兰紫妍氏(K21)及其叶艺品系爪艺紫妍氏(K21-1)为试验材料,克隆ChUROD基因,分析其序列信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品种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hUROD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 191 bp,编码396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3.78 kD,属于URO-D-CIMS-like家族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杂交兰ChUROD与墨兰UROD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hUROD在K21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根,且显著高于K21-1叶中的相对表达量。对杂交兰UROD酶浓度、尿卟啉原Ⅲ、粪卟啉原Ⅲ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UROD酶浓度与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布趋势相似。在K21-1 中,尿卟啉原Ⅲ脱羧产生粪卟啉原Ⅲ的过程受阻,尿卟啉原Ⅲ在黄叶区叶片大量积累;叶绿素a、叶绿素b在黄叶区叶片中合成受阻,且二者含量显著低于K21和K21-1绿叶区叶片。由此可见,ChUROD基因可能在杂交兰叶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杂交兰ChUROD基因的功能验证和叶艺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以文心兰‘红狐狸’与‘百万金币’杂种胚为外植体,采用种胚→原球茎→完整植株→移栽的途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文心兰杂种胚萌发、原球茎分化、生根等各阶段的影响,建立文心兰杂种胚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花宝+6-BA 0.5 mg·L~(-1)+NAA 0.1mg·L~(-1)+CM 150g·L~(-1)+AC 1.0g·L~(-1)+蔗糖20g·L~(-1),培养90~100d后相对萌发率为155.6%,原球茎基本不增殖,利于叶的分化;适宜分化的培养基为花宝+6-BA 0.1mg·L~(-1)+NAA 0.1mg·L~(-1)+马铃薯泥150g·L~(-1)+AC 1.0g·L~(-1)+蔗糖25g·L~(-1),分化率显著最高,为87.8%,添加马铃薯泥能显著提高分化率,促进芽苗的粗壮;将分化的芽苗在花宝+NAA 0.2mg·L~(-1)+马铃薯泥150g·L~(-1)+AC 1.5g·L~(-1)+蔗糖25g·L~(-1)培养基上培养40d后生根率为100%,且根系发达,植株健壮;生根苗炼苗后以水苔作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57.
为建立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综合评价体系,选取6个秋石斛品种为材料,测定各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同时测定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活性等],通过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选用相对电导率、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这5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供试秋石斛抗寒性.结果表明,秋石斛不同品种的LT50大小依次为D117、四面佛、三亚阳光、D128、香江美人和水芙蓉,说明水芙蓉在供试品种中抗寒性较强.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结果显示,水芙蓉和香江美人为高抗寒品种,D128为低抗品种,三亚阳光、四面佛和D117为不抗品种,综合评价的结果与LT50结果和越冬条件下的田间观测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该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秋石斛抗寒性生理综合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秋石斛抗寒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采用野外试验,研究了灌溉量对不同林龄胡杨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1年、15年和20年林龄胡杨全天净光合速率的均值在50 kg/(株·次)灌溉处理下最大.11年林龄胡杨的全天蒸腾速率值、气孔导度值和胞间CO2浓度的均值均在45 kg/(株·次)灌溉处理下最大.15年和20年胡杨全天蒸腾速率值、气孔导度值和胞间CO2浓度的均值在50 kg/(株·次)灌溉处理下最大.(2)随着灌溉量的增加,4种水分处理下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值有一定的波动.(3)11年林龄胡杨全天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的均值在45 kg/(株·次)灌溉量下达到最大,15年和20年林龄胡杨全天光响应参数和CO2响应参数的均值在50 kg/(株·次)灌溉量下达到最大.综上所述,11年林龄胡杨生长适宜灌溉量为45 kg/(株·次),15年和20年林龄胡杨生长适宜灌溉量为50 kg/(株·次).  相似文献   
59.
养鳖业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全市现有养鳖面积52亩,共有25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3000kg,年产值208万元。在发展养鳖过程中存在不少技术难题。其中稚鳖期死亡率高是制约养鳖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球对荷兰鸢尾开花的效应.结果表明:用1000mg·L-1乙烯利解除种球休眠后,再用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可使荷兰鸢尾提前112d开花;9月中旬休眠自然解除后,进行低温处理或低温加赤霉素处理,花期分别提前42d和52d;各处理组植株的开花率为82.2%~89.5%,花枝长度为40.3~45.6cm,平均每株繁殖新球6.0~6.7个;通过分批处理、分批种植、设施栽培等措施,能使荷兰鸢尾在12~4月间开花.提出了荷兰鸢尾12~4月连续供花的生产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