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210篇
基础科学   144篇
  137篇
综合类   1630篇
农作物   173篇
水产渔业   320篇
畜牧兽医   995篇
园艺   385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4种食用百合为试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研究了层出镰刀菌处理对食用百合保护酶相关基因(POD、CAT)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研究食用百合抵抗逆境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OD在“龙牙×兰州”(R6-2、6)杂交百合、“铁炮×兰州”杂交百合、“兰州”百合被处理后的第1天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处理后的其它时间段,分别约为对照组的18.57、63.81、51.41、37.42倍,然而“铁炮”百合则是被处理后的第3天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处理后的其它时间段,约为对照组的113.19倍;CAT在“龙牙×兰州”(6)杂交百合、“铁炮×兰州”杂交百合均是被处理后的第1天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且其显著高于处理后的其它时间段,分别约为对照组的68.02、19.77倍,在“龙牙×兰州”(R6-2)杂交百合、“兰州”百合则是被处理后的第3天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处理后的其它时间段,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0.69、25.19倍,铁炮百合是被处理后的第5天基因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约为对照组的71.83倍。  相似文献   
162.
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危害大、防治困难。课题组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测预报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技术等。上海蓝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应用该项技术后,每年降低用药次数3~5次,减少10%~15%的用药量,每667 m^2可节约防治成本80~120元;甘蓝667 m^2产量达3 150 kg,花椰菜667 m^2产量达1 012 kg。同时精准施药减少了药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3.
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了解山西晋中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为当地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不同质地、不同肥力以及不同种植结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麦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模型,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垂直递减陡度大,呈三级递减;而真菌、放线菌分布密集于土壤根层0~20cm处,20cm以下急剧减少,且有中途数量回升的现象。三大菌群垂直递减与小麦根系干重递减的相关系数是0.957^**,0.990^**,0.996^**。麦田土壤肥力与三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壤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多,塿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少,沙土地微生物数量最少;小麦不同品种根区微生物差异亦较显著。小麦与苜蓿、豌豆、油菜混播可极大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64.
以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脑垂体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和RACE方法,获得中华鲟神经内分泌多肽(7B2)基因的3个重叠片段,测序后拼接得到986 bp全长基因序列,其中包括5'端非翻译区(5′-UTR)14 bp、3′端非翻译区(3-′UTR)261 bp和开放阅读框711 bp。翻译编码236个氨基酸。其中前43个氨基酸为7B2的信号肽。经BLAST比对发现中华鲟7B2蛋白的同源性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相似性最高为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华鲟与斑马鱼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脑中7B2 mRNA表达量最高,心脏、性腺、胰等组织中表达次之,肠、肾、皮肤等组织中少量表达,肝和鳃几乎不表达。  相似文献   
165.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6.
西伯利亚鲟性腺早期发生、分化、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人工繁育、养殖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幼、成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的迁移,生殖褶的生成,性腺雌雄分化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于3dph(Days post-hatch)时,PGC以单细胞的形式存在于仔鱼卵黄囊上方两中肾管之间,10dph时其迁移到背侧的腹膜上皮上,13dph时其沿腹膜上皮朝肾管区下方迁移,22dph时生殖嵴形成,31dph时原始性腺形成,40~60dph时原始性腺发育形成裂腔,PGCs沿腔壁排列,裂腔经过进一步发育并从背离腹膜上皮的底端慢慢愈合成实体,90dph时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150dph时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210dph时性腺出现2种不同的表面结构,性腺开始分化。本研究利用组织学方法借鉴鱼类性腺分期标准,将西伯利亚鲟性腺分化划分为0期和Ⅰ~Ⅵ期,并描述了各期精巢、卵巢的结构变化以及细胞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和温度、光照、pH等环境因子对其早期仔鱼生存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纹缟虾虎鱼进行催熟催产效果较好。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受精率为(78.08±11.39)%,孵化率为(52.82±9.26)%,水温19.0±1.0℃时孵化出膜需208.7 h。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其中心跳期持续时间较长。初孵仔鱼全长2.534±0.078 mm,5日龄时基本完成早期仔鱼发育。17.0~25.0℃时纹缟虾虎鱼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17.0~21.0℃时SAI值为39.35~42.95,仔鱼活力较强;23.0~25.0℃时SAI值为26.85~34.20,仔鱼活力较弱。光照组与自然光照组仔鱼的SAI值较高,分别为56.47与55.20;黑暗组的SAI值为27.73。高pH组(pH7.5~9.5)仔鱼的SAI值高于低pH组(pH4.5~6.5),高pH组仔鱼的活力更强。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长江口纹缟虾虎鱼早期仔鱼发育的适宜生态条件为:温度17.0~21.0℃,每昼夜光照12 h以上,pH 7.5~9.5。  相似文献   
168.
观察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在室温和低温下的活力与寿命,并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对超低温冷冻前后褐牙鲆精子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牙鲆精子在室温(25℃)下,可存活4 d,在低温(4℃)下可存活7 d;鲜精的活力为(87. 74±5. 47)%,解冻后,精子的最高活性为(84. 00±3. 67)%;激活0. 5 min时,冻精与鲜精的运动精子占总精子数的百分率(MOT)无显著性差异(P>0. 05),但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和精子运动路线的曲折程度(LIN)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激活4min和10min时,冻精与鲜精的MOT、VCL、VSL、VAP和LIN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鲜精激活0. 5 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4. 49±3. 87)%、(48. 53±4. 55)%、(24. 72±2. 86)%和(2. 27±1. 22)%;冻精激活0. 5min后,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左右摆动和不运动的精子数目占总精子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8. 58±1. 33)%、(35. 67±3. 00)%、(35. 24±2. 67)%和(10. 51±1. 33)%。随着激活时间的延长,褐牙鲆鲜精和冻精的运动状态均发生了改变,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减少,而不运动和左右摆动的精子数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9.
西伯利亚鲟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的肌层分割成许多完全或不完全的囊腔;粘膜褶皱和褶皱上的绒毛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肠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杯状细胞;粘膜褶皱的高度和数量、杯状细胞的数量从前至后递减:十二指肠粘膜褶皱细而高,上有许多绒毛;瓣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出并卷曲,形成螺旋瓣;直肠的粘膜褶皱矮且宽。  相似文献   
170.
<正> 鲥鱼(Macrura reeuesii)是我国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每年春夏之交进入西江、钱塘江、长江作生殖洄游,仅长江历史最高年产量可达300万斤。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及水利工程的兴建,产卵场遭到严重破坏,亲鲥鱼的捕捞过度,幼鱼的滥捕,造成了鲥鱼资源日渐衰退。这一问题已引起水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保护鲥鱼资源,开展鲥鱼人工繁殖的研究日趋迫切。早在1958~1963年,陆桂等在钱塘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孵化及仔鲥的培育研究。197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在调查赣江鲥鱼产卵场时也进行了鲥鱼人工授精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