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22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与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植物果实内源多胺的合成途径,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变化与外源多胺处理对果实贮藏保鲜的作用及多胺延缓果实衰老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2.
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臭氧水处理对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2.5和5 mg•L-1臭氧水和蒸馏水处理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者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结果】黄花梨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均呈峰形变化。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整果和鲜切片的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释放,但对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没有影响;显著抑制果实细胞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显著降低整果及其鲜切片褐变指数;延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 (Vc)含量的下降,从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结论】臭氧处理对黄花梨果实及其鲜切片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2.5 mg•L-1臭氧水处理的效果优于5 mg•L-1的。  相似文献   
23.
高氧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40%、60%、80%和100% O2 和空气气流连续处理对‘大乌’杨梅在5℃, 12 d贮藏期间腐烂和主要品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氧处理对果实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含量及pH值无明显影响; 但60% ~100% O2 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贮藏期间的腐烂, 且O2 浓度越高, 果实腐烂越低,以100% O2 处理的作用最大。60% ~100% O2 处理还可以显著抑制果实失重率、花青素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 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 高氧处理在杨梅果实采后贮运保鲜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抗坏血酸(AsA)即维生素C,是维持人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化合物,为了探明不同基因型猕猴桃果实As A水平差异机制,本实验以‘红阳’和‘海沃德’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测定其生长发育过程中As A和总抗坏血酸(T-AsA)含量,并分析了As A代谢过程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两个品种As A和T-AsA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红阳’果实As A和T-AsA含量显著高于‘海沃德’果实。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果实As A的积累是合成、循环和降解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并证实了L-半乳糖途径是猕猴桃果实As A合成的主要途径,L-半乳糖途径的大多数基因均参与调控As A的合成,其中AdPMI、AdPMM、AdGME2和AdGalLDH基因在‘红阳’果实中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推测这4个基因是猕猴桃种间As A水平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我们还发现循环途径的AdMDHAR2、AdDHAR和AdGR基因以及降解途径的AdAPX基因,同样在两品种间有差异表达,因此As A的循环再生也可能是引起‘红阳’果实高As A水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高氧处理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与抗病性诱导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索高氧处理抑制果实腐烂与抗病性诱导的关系,本试验研究了60%和100% O2及空气处理对草莓果实在5℃15 d冷藏及后续20℃空气中1 d货架存放期间果实腐烂和抗病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氧处理能有效抑制草莓冷藏期间果实腐烂的发生,诱导总酚含量的增加,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经高氧处理冷藏15 d后的草莓果实在转移至20℃空气中1 d货架存放期间,果实腐烂仍受到明显抑制,同时保持较高的总酚含量和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100% O2对腐烂的抑制作用大于60% O2处理。这些结果表明,高氧抑制草莓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高氧抑制草莓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干燥效率低导致的能耗高、品质劣变是果蔬热风干燥加工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改善胡萝卜热风干燥特性,该研究以横切和纵切方式获得的胡萝卜片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穿刺(perforation pretreatment,PT)、乙醇浸渍(alcohol pretreatment,AT)和穿刺协同乙醇浸渍预处理(perforation synergistic alcohol pretreatment,PAT)。研究发现:同未预处理的胡萝卜片相比,PT、AT和PAT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均显著提高了胡萝卜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热风干燥速率,并将干燥时间缩短10.61%~50.00%,其中PAT样品干燥时间最短。相同预处理方式下,纵切的胡萝卜片相比于横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较快的干燥速率及较短的干燥时间。进一步,我们提出了PAT预处理具有较高干燥效率的“三重奏机制”:预脱水降低干燥负荷、毛细管流促进水分传质、细胞通透性的增强降低水分传质阻力。在品质方面,PAT预处理显著改善了纵切胡萝卜片的体积收缩、复水性、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等品质特性。因此,为高效获得品质相对较优的脱水胡萝卜,可在其纵向切片后进行PAT预处理。该研究为改善胡萝卜热风干燥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同时也为其他果蔬提质、增效、节能干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筛选出具有潜在研究价值的优良性状葡萄植株,以鄞红葡萄及其8个优良单株5-1、5-2、10-1、10-2、20-1、20-2、40-1和40-2为研究材料,观测实生后代叶片、枝条和果实等主要形态特征和性状差异,并以其幼叶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8个优良单株与亲本鄞红之间的遗传差异。形态观测结果表明,5-2、10-2、20-1和20-2与亲本在果实成熟期、叶片形态和果皮色泽方面皆存在较大差异。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使用筛选出的24条带型清晰、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37条带,多态性条带219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2.5%。聚类结果显示,实生后代和亲本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0.79,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9份葡萄材料分为两大类群,第1类包括10-2和20-1,第2类包括5-2、20-2、5-1、10-1、40-1、40-2和鄞红;其中,5-2、10-2、20-1和20-2与亲本遗传相似系数较低,遗传差异较大,是早熟、外观品质优良的株系。本研究结果对丰富我国南方葡萄品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玉露’桃果实中克隆得到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P5CS)和鸟氨酸转氨酶(OAT)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分别命名为PpP5CS 和PpOAT(GenBank 登 录号分别为KP973954 和KP973956)。PpP5CS 全长2 511 bp,开放阅读框为2 151 bp,编码717 个氨基酸 组成的蛋白质多肽,5′-UTR 长度为123 bp,3′-UTR 序列长度为235 bp;PpOAT 全长1 686 bp,开放阅读 框1 416 bp,编码472 个氨基酸,5′-UTR 长度为151 bp,3′-UTR 序列长度为119 bp。进化树分析发现, PpOAT 和PpP5CS 与湖北海棠的同源性最高,与MhOAT 和MhP5CS 的相似性分别达到88%和91%。采 用荧光定量PCR 分析了外源5 mmol · L-1 GABA 处理对桃果实0 ℃贮藏期间果实冷害发生和内源脯氨酸 合成关键基因PpOAT 和PpP5CS 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 处理能显著抑制‘玉露’桃果实0 ℃贮 藏期间果肉出汁率的下降,减轻冷害。通过上调果实中PpOAT 和PpP5CS 的表达,提高内源脯氨酸的合 成和积累,进而增强了果实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可能是外源GABA 处理减轻桃果实冷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体外消化对油茶蒲活性成分的影响,本试验以油茶蒲为原料,分析消化前后油茶蒲提取物、水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子对接进一步探索油茶蒲中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27~1.17 μg·mL-1,经体外模拟消化后,IC50上升至0.34~2.36 μg·mL-1,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活性最强。油茶蒲提取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体外消化能影响各相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44.49 μg·mL -1)且在体外消化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蒲提取物中有5个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呈显著相关,其中包括3-O-甲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MEAG)。AutoDock分子对接结果也表明,MEAG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及最佳的结合能(-7.99 kcal·mol-1)和估计抑制常数(1.40 μmol·L -1), 其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与α-葡萄糖苷酶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油茶蒲资源利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NAC转录因子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调控机制,以大红袍(红肉枇杷)和白沙(白肉枇杷)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大红袍和白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分析两个品种间的转录组差异,初步筛选并克隆出了1个枇杷NAC转录因子,命名为EjNAC82。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结果发现,EjNAC82具有NAC转录因子特有的结构域、理化性质和蛋白质结构特点,是典型的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亚细胞定位试验发现该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EjNAC82在枇杷老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芽、嫩叶、老叶、嫩枝、老枝、幼果和熟果。EjNAC82在果皮和果肉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相同,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着果实的成熟,EjNAC82在大红袍果肉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沙(P<0.05)。EjNAC82在大红袍果皮S1、S2、S4时期的表达显著高于白沙。LUC/REN双荧光素酶试验结果表明,EjNAC82对EjPSY1、EjPSY2和EjBCH启动子具有激活作用。这些结果表明EjNAC82可能通过调控EjPSY1、EjPSY2和EjBCH基因的表达从而正向调控枇杷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NAC转录因子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转录调控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