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0篇
  41篇
综合类   21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行距布局决定作物生长和产量,但在玉米马铃薯间作中缺乏研究。【方法】针对云南应用较广2∶2模式,增减种间(ZJ)和种内(ZN)行距形成ZJ70 cm+ZN 25 cm、ZJ60 cm+ZN35 cm、ZJ50 cm+ZN45 cm、ZJ40 cm+ZN55 cm和ZJ30 cm+ZN65 cm间作及单作玉米(Ms)和马铃薯(Ps)7个处理,经2年大田试验,研究行距对其间作优势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5种间作模式LER为1.21~1.42,当ZJ从70 cm减至30 cm时,两作物产量逐渐增加而后有所下降,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马铃薯平均为13 833 kg/hm2、玉米为7 808 kg/hm2,LER为1.42;总体为种间窄行模式(ZJ50 cm)比种间宽行模式(ZJ50 cm)高,间作优势突出,系统生产力高,分界点为ZJ 40 cm。(2)马铃薯初花期和玉米拔节期是两作物竞争的胶着期,随ZJ从70~30 cm,马铃薯竞争能力逐渐增强(RII为-0.06~0.01)、玉米逐渐减弱(RII为-0.04~-0.23),随生育期推进,ZJ40 cm+ZN55 cm的RII相对较大。(3)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随ZJ缩小而增大,最大为ZJ40 cm+ZN55 cm的32.6%和25.5%,比最小ZJ70 cm+ZN25 cm分别提高39.5%和47.7%,分界点为ZJ40 cm。(4)拔节期—吐丝期和吐丝期—乳熟期玉米恢复性生长能力(RGR),ZJ50 cm比ZJ50 cm强,最强ZJ40 cm+ZN55 cm比最弱ZJ70 cm+ZN25 cm在两个时期分别提高37%和30%,分界点为ZJ40 cm。【结论】间作玉米/马铃薯2∶2行比、190 cm带宽模式下,种间窄行的间作优势显著高于种间宽行模式,最高为间距40 cm+行距55 cm。这一发现不仅对实际生产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间作作物高效种植提供了行距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52.
亚麻籽油经甲酯化后,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其中α-亚麻酸进行分离纯化,以α-亚麻酸质量分数和提取率作为衡量纯化效果的指标。经单因素试验确定蒸馏温度、蒸馏压力、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操作范围,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了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即蒸馏温度90℃、蒸馏压力0.8 Pa、进料速度0.87 mL/min、刮膜转速287 r/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α-亚麻酸含量为81.15%,提取率为78.20%。  相似文献   
53.
为了大力推广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大穗型饲料大麦新品种保大麦16号,研究了保大麦16号最佳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结果表明,在密度210万/hm~2、氮肥用量750 kg/hm~2时,保大麦16号的产量最高。但结合效益分析及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保大麦16号最适宜密度为210万/hm~2,最经济环保的氮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施尿素450 kg/hm~2、种肥和作分蘖肥各50%。该研究为保大麦16号的大面积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在对沘江流域(云龙段)常年水稻种植区受污染耕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检测玉米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结合各参选品种产量,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区、产量稳定、能安全利用的玉米品种,为大理云龙县沘江流域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调整修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在试验地块的土壤铅、镉重金属污染背景下(铅含量310 mg/kg,镉含量9.29 mg/kg),4个受试玉米品种中,红单6号、路单12号籽粒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会单4号、云瑞8号籽粒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4个品种茎叶饲用均不合格。各品种实际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路单12号、红单6号、云瑞8号、会单4号,再结合植株体内转移系数反映出的植株器官累积重金属元素特点,籽粒安全利用应首推路单12号。  相似文献   
5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为论证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城市网络系统最优时的人口规模,本研究以城市网络理论和城市最小成本理论为基础,以最优路径自动选择测算居民出行时间,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潜力模型等经典模型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综合分析模型,论证了系统最优即网络紧凑度和均衡度均达最大值时雄安新区的人口规模。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设立提升了京津冀城市网络的紧凑度,降低了京津冀地区居民的平均出行时间;提升了位于京津冀地理中心的城市如保定、廊坊等的引力,扭转了长久以来京津冀引力中心与地理中心背离的发展态势;促进了京津冀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由"双核孤岛"向"多中心"轴带网络结构演变;系统最优下的雄安新区人口规模,2020~2035年间约为280~320万人,2035~2050年间约为450~500万人。  相似文献   
56.
南涧县农业机械化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南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成为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本篇论文分别从南涧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来论述。在论文撰写中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使一些数据使用翔实、准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总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加强城镇化进程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南涧县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7.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采集5头成年母牦牛和5头成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等组织,通过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牦牛CRH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H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牦牛CRH基因编码区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牦牛与黄牛、猫、鸡、人、小鼠、大鼠和猪的CR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43.3%、36.1%、46.2%、39.0%、38.5%和56.4%。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物种类聚,符合物种进化规律。CRH蛋白分子式为C920H1503N279O263S3,分子质量为20776.95 u,理论等电点为10.95,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L)、脯氨酸(P)、丙氨酸(A)和精氨酸(R)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5.8%、12.6%、12.1%和10.5%。CRH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RH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1.05%、1.05%、8.42%和49.48%,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与其相一致。CRH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牦牛脑垂体前叶CRH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在卵巢、输卵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两个品种在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CRH基因在牦牛繁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正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全党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脱贫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重大的政治任务与政治责任。如何结合实际抓实扶贫促脱贫是笔者3年来在分管精准扶贫、定点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就如何结合定点扶贫村实际抓实扶贫促脱贫谈几点体会,仅供参  相似文献   
60.
当前,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经济、技术条件等诸方面因素来看,我县农业机械化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1、加快发展南涧的农业机械化,是南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我县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3、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