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21.
刘自成  杨虓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80-12183
利用庆阳市气象局气象资料和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冬小麦试验田试验资料,分析2003~2010年庆阳市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该试验区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气象因素变化最大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日照和积温,其中底墒水的变幅最大,其次是后期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而言,前中期日照不足,前期气温偏高(即暖冬),后期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以及前期干旱、后期大风雨天气均对小麦生产不利,反之则有利.  相似文献   
22.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系陇育0024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西峰27号作母本,89-235-11-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0-201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019.4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31%;2012-2013年度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3421.95 kg/hm2,比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6.00%,居参试3个品种(系)的第1位。抗寒性1~2级,抗旱性1~2级,抗青干1级,落黄1级;总体抗锈性表现较好,病情指数在20%以下,具有慢条锈特性。籽粒含粗蛋白质15.25%(干基)、湿面筋32.4%(14%湿基),沉降值29.2 mL、吸水率62.8%,面团形成时间2.7 min,稳定时间1.7 min。适宜在甘肃庆阳、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区山塬旱地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明冬小麦芒性状与抗寒性的关系。[方法]对5种有芒与5种无芒小麦品种幼苗叶片在低温胁迫下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对越冬期和返青期各小麦叶片中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进行比较,明确冬小麦抗寒性是否与芒性状有关。[结果]所有小麦品种在越冬期其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等代谢物质的含量均高于返青期,其中有芒品种陇鉴102、西峰27号及无芒品种GB20积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的代谢能力较强,有芒品种陇育3号及无芒品种中梁30、天00102-2-2-1-1最弱。而有芒小麦和无芒小麦群体间在越冬期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冬小麦的芒性状与其抗寒性没有关系,生产上不能将其作为抗寒品种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4.
以冬小麦品种‘陇育5号’‘陇育8号’‘陇育10号’和品系‘陇育5-2’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以pSc119.2和pTa535为探针,明确4份冬小麦均属于六倍体材料(AABBDD,2n=42)。同时对冬小麦进行正常处理(25℃)、冷胁迫(4℃)和DPI+冷胁迫(4℃)处理并创新结合NBT法进行ROS定位。研究发现冬小麦在正常发芽过程中根尖顶端组织细胞和根毛区域检测到少量的ROS(O-2),推测少量的ROS(O-2)在冬小麦种子发芽及根系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冷胁迫(4℃)处理环境下,‘陇育5号’和‘陇育5-2’(品系)的长势显著优于‘陇育8号’和‘陇育10号’,且冬小麦根系组织细胞区域发生ROS“大爆发”,其中在根尖顶端组织区域ROS信号最多,而在伸长组织区域ROS信号逐渐减少,推测ROS信号可能是一种动态传递的信号分子。同时还发现冬小麦维管束组织区域ROS信号积累较多,这也进一步暗示维管束组织可能是ROS信号产生和传导的主要通道。在DPI+冷胁迫(4℃)处理后,冬小麦根系...  相似文献   
25.
26.
信息动态     
陇育7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1999年以庆农5号作母本、8710-16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多点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27.
对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1989~2005年育成的23个冬小麦品种,每个品种用2004~2006年在陇东学院试验农场3年试验的混合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分析,并以测试的平均值与全国小麦品质性状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冬小麦品种的品质较好,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等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该区冬小麦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发挥生态优势,确定主攻方向,加强通用型优质品种的选育,以强筋品种带动一般品种应是今后一个时期注重的生产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8.
高产节水型冬小麦新品系90109(13)-1-2-1是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林科学系以(长武131×武农132)F1作母本,自选品系8301作父本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系经多年参加品系鉴定、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表现抗逆性强、旱作丰产稳产性好。于2002年12月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主要特征特性冬性,生育期285d,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叶片中宽、半披,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90cm左右。长芒,白壳、光颖,穗纺锤形,穗层较整齐,穗长6.5cm左右,每穗结实粒数平均28粒,红粒,角质,千粒重平均31.2g,容重799.2g/L,饱满度好。抗寒…  相似文献   
29.
采用SDS-PAGE技术对陇东旱塬地区育成的小麦品种(系)的HMW-GS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份材料中HMW-GS有8种,分别为:Null、1、2*、7+8、7+9、5+10、2+ 10;亚基组成以Null、7+8、2+12(40%)和Null、7+9、2+12(30%)为主,大部分缺乏5+10,1,17+ 18,14+ 15等优质亚基.优质亚基(1、7+8、5+10)在地方品种白齐麦和早先育成品种庆丰1号中出现,而在近年育成的品种中却没有出现,在今后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这2个优质亚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