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麦赤霉病菌拮抗内生菌的抑菌活性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看麦娘内生菌生物防治资源,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生防试验和分子鉴定等方法,研究了野生日本看麦娘内生真菌KMN-1和KMN-1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菌株的分类地位。离体生物测定结果表明,2株内生菌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拮抗作用,KMN-1和KMN-11菌株发酵液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6 572.97 mg·L-1、5 218.34 mg·L-1。进一步采用离体麦穗和田间小区系统研究KMN-1和KMN-11发酵产物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KMN-1和KMN-11对小麦赤霉病均表现一定的防治作用。离体麦穗上,KMN-1发酵产物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8.13%、76.52%;小区生防试验中,2株内生菌代谢产物均可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经形态特征和分子学鉴定,初步确定KMN-1菌株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KMN-11菌株是变红镰孢(Fusarium incarnatum)。本研究表明从镰孢属和链格孢属内生菌中寻找生防菌株的前景广阔,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有潜力的农用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播期对早、中、晚熟大豆品种苗期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b值处理间差异显著,以6月22日播种的叶绿素a/b值最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随播期的推迟有所增加,均以6月22日播种最大.由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可知,6月22日播种分别比早播(5月25日)和晚播(7月6日)提高了1.2倍和0.18倍.干物质积累量、茎粗与株高的比值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品种间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而茎粗与株高的比值晚熟品种贡选1号比早熟品种浙春3号和中熟品种乐豆1号分别高出29.1%和11.8%.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34.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世界所有的灌溉技术中,滴灌技术能够使作物产量和水利用率同时达到最佳.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覆盖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改善了田间土壤水分布,提高了田间灌水均匀度和灌溉效率,解决了干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与垦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35.
棉花滴灌促根剂对棉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不同浓度棉花滴灌促根剂对棉子发芽的影响,观察棉子发芽进程与幼苗生长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提高棉子的发芽率,促进棉花幼苗根系生长。生产上可应用该制荆培育壮苗,为主攻单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张敏  胡丽  杨春平  陈华保  杨继芝  龚国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65-1766,1785
[目的]探索木霉L24菌株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川育20为试材,采用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浸种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处理小麦,测定并比较小麦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的各项指标。[结果]木霉L24菌株浸种与喷施2种方式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叶面积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小麦过氧化物酶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木霉L24菌株低浓度浸种处理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低浓度喷施处理有利于增加苗高,而低浓度喷施和浸种处理则利于增加叶面积;喷施300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1.9455mg/g);喷施500倍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浸种300倍处理的POD活性最高(1.50×10-3U/g);喷施高浓度处理更利于小麦MDA含量的降低。[结论]该试验证明了木霉菌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增效剂加倍杀(倍创)促进三唑酮在小麦体内传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药增效剂配合农药使用,能增强其效能,减少用量,从而减少残留。本研究利用色谱分析方法,分析了使用农药增效剂加倍杀后,三唑酮在小麦植株内的传导变化。结果表明,当三唑酮与加倍杀的质量体积比达到1.5g/mL时,处理小麦叶片7、14天后检测其含量,三唑酮的内吸传导率在减少40%用量的情况下,其传导率却分别增加了30%和35%,并延长其在植株内的分解时间,延长药效期,可达到更经济、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42%特力克乳油(德国艾格福公司生产)是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广谱性有机磷类杀虫、杀螨及杀线虫剂。为了验证其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于1997和1998年连续两年分别在147团19连和推广站棉田进行了防治棉叶螨效果试验。试验设每公顷用42%特力克乳油375...  相似文献   
39.
随着小麦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小麦“高、稳、低”的育种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 ,增加粒重也就相当于提高产量 ,为此我们要注意光合产物的积累 ,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是源、库、流综合作用的结果[1 ] 。光合产物的源包括叶片、叶鞘、绿色茎、绿色穗部附属物(如芒和颖片 )。有人通过剪芒处理证实了芒也是重要的光合源[2 - 4 ] 。本试验在小麦抽穗期进行三种处理即 :穗部遮光、穗下节遮光、剪芒 ,研究各处理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为小麦育种有关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用适宜本地生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玉米单株生长环境一致情况下,不同玉米带间距离对带状间作玉米光能利用的影响。【方法】于2021—2022年,以传统间作(1M1S、2M1S)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2M2S、2M3S、2M4S)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玉米带间距离,分别为1 m(1M1S,1行玉米﹕1行大豆)、1.2 m(2M1S,2行玉米﹕1行大豆)、1.6 m(2M2S,2行玉米﹕2行大豆)、2 m(2M3S,2行玉米﹕3行大豆)、2.4 m(2M4S,2行玉米﹕4行大豆),另外设2种单作玉米为对照,单作玉米行距分别为80 cm(M80)和40 cm(M40),分析光环境的差异对玉米光能截获和光能利用率(RUE)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间作改善了玉米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显著提高玉米的叶面积和光能利用率,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使玉米叶片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产量的增加。随着玉米带间距离的增加,玉米中下部的透光率升高,带状间作2M2S、2M3S和2M4S处理较单作M80和M40处理分别升高30.67%、20.62%、10.10%和112.70%、96.35%、79.23%。2M4S处理由于玉米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