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
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生测结果表明:木霉L24菌株水溶性代谢物对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以上;菌丝互作试验结果表明,木霉L24菌株菌丝对茄丝核菌菌丝有重寄生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木霉L24菌株对小白菜和萝卜幼苗生长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促进率分别为215.1%和166.3%;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木霉L24菌株对油菜苗期的生长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13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籽粒物理品质性状(包括千粒重、容重)和面粉品质性状(包括沉淀值、干、湿面筋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各性状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容重与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干面筋与湿面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干面筋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各指标间均无相关性。供试品种(系)大多数属于高容重、中千粒重、高沉淀值、中等面筋含量的品种。旨在为今后有计划的进行冬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μg/L,药后4d,对柑橘园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对各种杂草的防除效果均达到60%左右。药后10d,20%百草枯·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浓度160、80、40μg/L对杂草防效达到90%左右,对禾本科杂草(李氏禾、小画眉草及鹅观草)的防效与百草枯相当,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与阔封(有效成分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相当。  相似文献   
14.
正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猕猴桃褐斑病是一种重要的猕猴桃病害,在四川、广西、江西等地均有报道,主要导致早期落叶,促使秋稍萌发,消耗树体养分,影响树势和次年的开花座果,使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1~3])。多主棒孢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猕猴桃外,还可危害橡胶、黄瓜等100余种寄主植物~([4])。  相似文献   
15.
一种简便的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一种简便、实用、高效的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法——挑针转移法,即用尖细而光滑的挑针从培养物或标样上挑取孢子,将其转移到清水琼脂块上,然后挑取分散的单个孢子转移到另一琼脂块上获得单孢。通过对多种真菌的分离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成功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色木霉L24菌株分生孢子(孢子数量为4.03×1011个/g)为有效成分,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木霉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配方,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田间验证。通过助剂种类和含量的筛选,得到30%木霉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其组成成分及各自质量分数为:木霉分生孢子粉30%、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7%、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5%、拉开粉2%、硅藻土53%。植物生长试验表明,该制剂800倍稀释液对2种白菜品种有很好的促生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绿色木霉L24菌株制剂对玉米纹枯病和玉米褐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分别为52.88%和56.28%。  相似文献   
17.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用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简称"粗霉素")处理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研究了小麦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根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抗性品种(系)间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系)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抗病品种(系)表现一定的促进作用;抗病品种(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加。因此,测定粗毒素对小麦胚根的抑制作用,可以简便、直观地鉴别小麦的抗赤霉病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的药害及除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栽培,选用10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1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通过试验筛选出药害轻或药害后能恢复的5种土壤处理剂和5种茎叶处理剂,5种土壤处理剂分别为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扑·乙·滴丁酯、乙·嗪·滴丁酯、嗪酮·乙草胺,5种茎叶处理剂分别为灭草松、噻吩磺隆、双氟·唑嘧胺、氟醚·灭草松、咪唑乙烟酸。二甲戊灵和嗪酮·乙草胺的土壤处理中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玉米、大豆安全,株防效分别为60.58%和60.58%,鲜重防效分别为67.12%和55.35%。精异丙甲草胺影响间作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但不影响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1.96%和78.83%,高于其它除草剂。茎叶处理中灭草松安对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防效为52.7%,低于其它除草剂。噻吩磺隆处理后,玉米、大豆的株高受到抑制,茎增粗,但药害能恢复,且除草效果高于其它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3.88%和96.1%。土壤处理剂二甲戊灵和茎叶处理剂灭草松对玉米、大豆更安全,土壤处理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茎叶处理剂噻吩磺隆除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云南省某县发生不明山羊疫情,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小反刍兽疫。为调查该县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感染来源,开展了疫情排查、疫源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期对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禾谷镰刀菌对小麦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降低小麦赤霉病引起的产量损失,以不同抗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于小麦扬花期接种不同致病性禾谷镰刀菌,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病粒率与千粒重、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807 9**;r=-0.785 7**),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2 1**)。不同菌株对各品种产量、病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较大,以11#菌株对各品种病粒率的影响最大,并使小麦千粒重显著降低;以西科2号产量的变化率受不同菌株的影响最大,其变化范围为10.87%~3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