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比较江苏省冬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采用室内芽期和盐池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研究.室内采用不同稀释梯度的海水在小麦芽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12个小麦品种芽期的耐盐性.盐池采用0.20%~0.30%的盐胁迫研究80个江苏地方种质资源全生育期耐盐性.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T2处理时表现明显;T4处理时,仅有6个小麦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大于20.00%,其中淮麦32的相对发芽率为50.00%;其他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变化范围为0~14.75%,其中盐麦6032的相对发芽率为0.盐池胁迫下,对80个小麦种质资源株高和千粒质量鉴定表明,盐胁迫后其株高和千粒质量均值降低.其中,对照区(CK)株高的平均值为83.79 cm,盐胁迫(T)株高的平均值为78.82 cm;对照区(CK)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3.67 g,盐胁迫(T)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2.03 g.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不同作物类型内禀水分利用效率(IWUE)之间的区别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和春小麦定西新24为试验材料,通过桶栽和小区试验,设置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观测玉米、小麦在不同水分和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叶片光合生理过程并收集文献资料,分析比较C3和C4作物之间,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相同作物IWUE的变化特征及气孔导度模型斜率。结果表明,C4作物玉米较C3作物小麦具有更高的IWUE;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小麦IWUE较低,而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小麦倾向于提高IWUE;生长在湿润区的C3作物IWUE较低,而半干旱区的C3作物IWUE较高;小麦的气孔导度模型斜率高于玉米,同时不利的环境条件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作物倾向于降低气孔导度模型斜率。综上,作物气孔调节方式具有优化利用水分的功能,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作物的水分利用方式倾向于保守,从而在较小的水分消耗下,获得最大的产出。本研究结果为区域作物品种选择及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个、3个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4.
利用SCoT标记分析不同秋眠型苜蓿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模板DNA、dNTPs、Mg2+、Taq酶和引物5个因素的浓度对SCoT扩增迁移率重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2.5 ng/μL DNA、1.00 mmol/L Mg2+、1.20 U Taq酶、0.40 mmol/L dNTPs和0.30 μmol/L浓度的引物最为稳定,重现率达到100%。利用最优反应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将它们分别扩增34个苜蓿品种,共检测到103个SCoT标记,其中92个位点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从安徽和江苏两地收集的野生南苜蓿和栽培苜蓿的遗传距离最远,单独聚为一类;其余32个品种苜蓿在相似系数0.757附近分为3个亚群,秋眠型苜蓿品种主要分布在第Ⅱ亚群中,半秋眠型在3个亚群中都有分布,而非秋眠型苜蓿分布在第一和第二亚群中,表明SCoT标记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苜蓿的秋眠型,但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5.
明确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可为盐城市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江苏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9个长江中下游小麦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千粒质量(0.517 1)、结实小穗(0.439 0)、穗粒数(0.389 6)、有效穗数(0.382 8)、全生育期(0.378 3)、旗叶宽(0.372 1)、株高(0.333 2)、穗长(0.331 3)、不孕小穗(0.318 5)、旗叶长(0.312 6)、基本苗(0.264 9)、高峰苗(0.264 6),千粒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高峰苗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江苏盐城地区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质量、结实小穗、穗粒数等几个性状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海藻酸钠寡糖(AOS)作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发的可能性,以豫花9326为材料,开展土培盆栽试验,以清水喷施为对照,对比喷施4种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尿素、AOS、复合生物制剂)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及氮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处理均可提高花生的净光合速率(Pn),增幅为11.1%~22.0%;AOS和复合生物制剂(CBP,由AOS、水杨酸等配制而成)处理施用效果较优,侧枝长和分枝数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13.1%、11.4%和15.9%、50.9%,干物质总质量分别增加18.1%和52.5%,产量分别增加30.5%和60.9%,主要归因于单株结果数和百果质量的增加;喷施CBP处理可促进花生对氮的吸收,提高其在叶片和花生仁中所占的比例。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用AOS或CBP作叶面肥可促进花生增产,其中以CBP处理的施用效果更优,具有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7.
28.
青藏高原裸大麦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藏高原裸大麦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该地区裸大麦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对86份青藏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裸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主穗长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5;株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47。总体表现为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86份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是二棱种质,为高秆大穗大粒型,第Ⅱ类种质为矮秆多粒长穗型,第Ⅲ类种质为短穗型,第Ⅳ类种质为高秆多粒型。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种质评价,提取前7个主成分即可概括全部性状的大部分生物学信息,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生长的优良种质资源,为裸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盐93166、C2-2和盐麦3号在盐土和脱盐土环境种植,研究土壤盐胁迫对大麦株高、穗长、实粒数、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盐胁迫环境下,大麦株高、穗长、实粒数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盐93166和C2-2株高下降显著(P 0.05),盐麦3号穗长下降显著(P 0.05);大麦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C2-2和盐麦3号千粒质量上升显著(P 0.05),盐93166和盐麦3号蛋白质含量上升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