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林业   7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 tenuifolia)、拉雅松(Pinus crassicorticea)、大明松(Pinus taiwanensis var. damingshanensis)的种实性状,分析这4种松树的繁育对策及交配系统状况,为4种松类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松类在繁殖营养投入上存在种间差异,树种内不同家系间在种实性状上也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分析4种松树在繁殖上的投入与产出,发现松树对繁殖营养的投入受所在生境影响较大,交配系统的效率则主要受群体规模和分布集中程度影响。4种松树因所处生境和分布状况的不同,各自进化出与之相适应的繁育对策。生境和交配系统均处于良好状态的马尾松可以有条件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繁育对策。生境不良且花粉来源严重不足的拉雅松形成了"高投入弥补低效率"的繁育对策。生境不良但花粉来源充足的细叶云南松则采用降低球果数量、提高单枚球果营养投入的对策,保障种子的生存力。生境最差、群体最小的大明松虽然在繁殖上投入与产出均很小,但足以保障种群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正常繁衍。  相似文献   
42.
介绍在松树遗传群体育种中遗传标记的特点,并总结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与功能基因组相关的EST序列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分子标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基因组在松树育种中应用的局限性、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
介绍在松树遗传群体育种中遗传标记的特点,并总结遗传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与功能基因组相关的EST序列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分子标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和基因组在松树育种中应用的局限性、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采用不同浸泡时间、催芽温度以及不同浓度的CaCl2和GA3对南亚松(Pinus latteri)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南亚松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5 mg/L的GA3浸种24 h,于30℃恒温箱催芽是促进南亚松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法,CaCl2不适合用于南亚松种子的引发处理。  相似文献   
45.
马尾松木材化学组分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0个22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研究其生长与材性遗传。结果表明,树高、纤维素含量、苯醇抽提物和1%NaOH抽提物家系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纤维素和苯醇抽提物受中等强度控制,树高和1%NaOH抽提物受低遗传控制;纤维素与木材密度,冷水抽提物与热水抽提物呈极显著正相关性,1%NaoH抽提物与综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胸径、材积和水分分别与灰分成显著正相关;马尾松家系材性改良方案是幼林期进行生长和干型等表型选择,中龄期进行纤维素的正向选择(可用木材密度作为间接选择指标),苯醇抽提物为负向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6.
李鹏      零天旺  杨章旗      陈虎      颜培栋      陆绍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9-16
探索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和针叶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时空互代法,以桂中不同林龄(4、9、15、19、22、30、56 a)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探讨马尾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和针叶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对土壤和叶片养分均具有显著影响,随林龄的增加土壤pH呈先增后减趋势,中龄林中最大,有机碳、全N、全P、碱解N和速效态K、Ca、Mg、Zn和B含量呈先减后增的U形变化,中龄-成熟林阶段最小,全K和有效P含量呈W形变化;针叶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呈波动性变化,C、N、P和K含量在过熟林中最大,Ca、Zn分别在中龄林、成熟林中含量最大,Mg和B均在幼龄林中最大。针叶K、Ca、Mg、Zn和B与土壤对应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碳、全N、有效P和速效K是影响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敏感因素,土壤速效元素对叶片养分的正向效应显著,而土壤有机碳和全量养分的负向效应显著。综上,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土壤和叶片养分存在显著差异,在马尾松15 a后,土壤和叶片养分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受N素和微量元素限制,为此在马尾松中龄林后,建议施用N肥满足其健康生长,并辅以适量微量元素,以增强植物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及抗逆性。  相似文献   
47.
松树、杉树、桉树、竹子是我国南方四大最主要的乡土造林树种和丁业原料树种。其中,马尾松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主要用材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6省市区,在森林资源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广西林科院作为我国南方从事松树研究最主要的科研机构之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松树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48.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表型特征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松脂松节油主要的单萜化合物、倍半萜、二萜在高产脂湿地松不同表型松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类型含油量最高,而B类型含油量的变异最大,含油量随凝结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单萜和双萜化合物分别是B类型和D类型占比例最大;主要单萜化合物中α-蒎烯含量A类型最高,β-蒎烯含量B类型最高;倍半萜含量仅有D类型为0.1%,其余类型均为痕量;二萜树脂酸占总化合物含量随凝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变化;海松酸型树脂酸含量随凝结度增加而增加,枞酸型树脂酸含量则先降后升;松脂不同表型的差异主要来自于高组分单萜α-蒎烯、β-蒎烯以及二萜树脂酸中的异海松酸和左旋海松酸。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采脂对湿地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华山林场湿地松幼龄林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时间长度的采脂试验。设置不同起始采脂年龄,通过不同采脂处理的湿地松,分析了其生长和材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脂对湿地松胸径和年轮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采脂强度40%左右时,立木的自身生长势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远远大于采脂对胸径和年轮宽的影响。采脂对树高和晚材率没有显著影响。采脂会降低湿地松的密度,采脂时间越长对密度的影响越大,离树皮越近受采脂影响也越大。采脂降低了顺纹抗压、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几个力学性能指标。虽然是幼龄林的早期采脂,但是采脂强度适中的前提下采脂对其生长影响不大。湿地松幼龄林采脂导致了密度和力学性能等材性指标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50.
以α-蒎烯为原料,先经环氧化和催化异构得到α-龙脑烯醛,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基缩氨基硫脲,然后环合生成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最后将其与一系列酰氯发生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酰氨基-5-(α-龙脑烯醛基)-1,3,4-噻二唑化合物(6a~6l)。通过FT-IR、~1H NMR、~(13) C NMR和ESI-MS对12个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对目标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在50 mg/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5种供试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部分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商品抑菌剂嘧菌酯相近,甚至超过嘧菌酯,其中目标化合物6j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菌率达94.4%,6h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抑菌率达9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