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6篇
  6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寻找一种新型、无污染、资源丰富、性价比高的天然防腐剂及抗氧化剂作为化妆品原料,同时为苦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产品深加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野生苦菜为材料,采用滤纸片抑菌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苦菜不同部位(根、茎和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苦菜根、茎、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程度不同,对各种菌的抑菌程度均为叶>茎>根,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根>茎>叶;苦菜不同部位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且其抗氧化能力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播期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2015年在江苏南京进行2个播期(S1:05月16日;S2:06月06日)试验,测定玉米开花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穗位叶的光响应曲线,分析3个时期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简称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表观量子效率(the 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简称AQE)整体上表现为S1S2,说明S2播期处理玉米的光合能力高于S1。S2播期的开花期—灌浆期日平均净辐射(R_n)和平均气温(T)高于S1,这种气象条件有利于S2播期处理玉米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T_r)的增加,提高净光合速率(P_n),最终提高玉米产量。长江下游地区的梅雨和随后的高温天气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特性,适时晚播可使玉米在开花期避开多雨的天气,在灌浆期避开高温,增大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3.
我国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时代的产物与体制的结果,当前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歧视性意义;认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当前应该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分别引入了技术学派的"定额法"和经济学派的边际生产率法,探讨农村劳动力剩余率的计算方法与农村失业现实及失业率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74.
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配体结合区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金黄色葡萄球菌FnBP配体结合区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方法]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FnBP配体结合区基因,BA克隆后,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8-FnBP。用BarnHI和EcoRI双酶切pMD18-FnBP和pET28a(+),将纯化的基因FnBP亚克隆至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FnBP,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茼感受态B121(DF3)中,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PCR扩增出1条约370hp的目的片段,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30kDa处出现了与目的蛋白一致的外源蛋白带.Westem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原性。[结论]已成功构建了FnBP配体结合区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75.
腹内组织及脏器通过脐孔、腹股沟和腹肌破口进入皮下而腹膜完整者,称为“疝”。而腹膜破裂,腹内组织及脏器脱出至皮下者,称之为“皮下脱出”,亦称为“假疝”。现时人们习惯上将疝和假疝通称为“疝气”。脱出之内容物用外力推压可送回腹腔者,这称为“能  相似文献   
76.
sRNA伴侣蛋白Hfq敲除条件下沙门菌的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沙门菌(Salmonella)在sRNA伴侣蛋白Hfq敲除条件下转录组变化情况。本试验采用HiSeq测序平台对沙门菌LT2菌株及其Hfq敲除株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DESeq2差异分析方法筛选敲除sRNA伴侣蛋白Hfq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得到12 753 534条、8 254 308条Clean Reads。通过DESeq2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1 055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516个,表达下调基因539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钴胺素代谢过程、钴胺素生物合成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中。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细菌趋化性、丙酸代谢和碳代谢等11个信号通路中。结果表明,本试验应用RNA-seq技术丰富了sRNA伴侣蛋白Hfq调控基因数量,筛选出20个受伴侣蛋白Hfq调控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个基因功能及编码蛋白未知,注释了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推断Hfq在细菌对数期主要通过影响营养提供和趋化性等途径,继而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为Hfq协同sRN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sRNA靶基因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模式对草鱼特定生长率、肌肉及肝胰脏营养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270尾体质量相近的草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采用矮象草(Pennisetum purpereum)、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配合饲料(均以干重计)3种营养模式进行饲喂。试验期为180d。结果表明:1)矮象草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及腹肌、背肌、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腹肌和背肌中钙(Ca)含量则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无明显脂肪空泡,肌间和肌内脂肪较少,肌纤维较细且排列紧密。2)混合模式下,草鱼除腹肌无氮浸出物含量最低,腹肌铜(Cu),背肌锌(Zn)、铁(Fe)及肝胰脏Ca、锰(M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外,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肌纤维直径及间隙、肌间与肌内脂肪、肝细胞中脂肪空泡数量均介于矮象草模式和配合饲料模式之间。3)配合饲料模式下,草鱼特定生长率、肝胰脏无氮浸出物和3种组织中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但饲料系数,背肌无氮浸出物含量,腹肌Zn、镁(Mg)、Fe含量,肝胰脏Zn、Cu、Mg、Fe含量以及3种组织中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营养模式(P<0.05),且肝细胞内脂肪空泡数量、肌间和肌内脂肪沉积量、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间隙等均明显增加。综合来看,草鱼的营养模式以20%矮象草+80%配合饲料混合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鸭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因子,本试验在大体剖检检有心肌和肝脏出血,胸腔有少量积液,关节剖开后有少量积液的病鸭肝脏和出血部位中,用血平板培养分离病原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后,分离菌在显微镜下呈长、短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物化学反应表明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特性,M-R试验、V-P试验结果呈阳性,与特异变形杆菌的生物化学特征一致;分离菌16srDNA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菌属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药物有耐药性,耐药率达75%;PCR检测ureC、ucaA、zapA、atfA、mrpA、pmfA、atfC毒力基因,除ucaA外其他6种毒力基因均被检出。以上结果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雏鸭发病的重要病原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9.
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并检测其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LD50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oppCDF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oppCDF基因缺失株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oppC与oppF基因缺失后可提高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oppC基因缺失可降低在RAW267.4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oppF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强在RAW267.4内的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而oppD基因缺失后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和RAW267.4内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oppCDF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作用中的复杂调控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充分利用黄麻资源,试验以黄麻韧皮纤维为原料,采用石油醚加热回流法提取,对提取物分别采用GC-MS法、纸片扩散法进行化学成分及抑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开链烃类22种、闭链烃类4种、卤代烃类5种、醇类7种、醛类1种、酚类2种、醚类2种、酮类1种、酸类3种、杂环类3种、酯类6种,其总相对含量分别为60.98%、2.65%、2.62%、22.33%、0.42%、1.35%、1.17%、0.35%、0.59%、2.70%、4.09%。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石油醚可提取黄麻韧皮纤维中的γ-谷甾醇、白藜芦醇、羽扇豆醇、豆甾醇、25-羟基胆固醇、丙丁酚等多种有效药理活性物质,拓展了功能纤维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