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分别对海湾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3种血细胞胞内酶: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并对血细胞酶反应阳性率作了统计。结果表明,3种扇贝血细胞ALP阳性率相差不大,海湾扇贝为46.6%,虾夷扇贝为42.4%,栉孔扇贝为36.8%;3种扇贝血细胞POD阳性率相差较大,栉孔扇贝阳性率高达50.2%,海湾扇贝为44.2%,虾夷扇贝仅为17.2%。3种扇贝血细胞PO孵育反应后,由于海湾扇贝、虾夷扇贝PO反应活性很低,瑞氏染液复染后,无法区分阴性、阳性细胞。实验中仅对栉孔扇贝PO阳性率进行了统计,栉孔扇贝血细胞PO阳性率为39.3%。  相似文献   
92.
用Bouin氏液固定、连续石蜡切片方法,对6-二甲基氨基嘌呤(简称6-DMAP)抑制第二极体诱导栉孔扇贝三倍体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在授精后25min,以60mg/L的6-DMAP处理栉孔扇贝受精卵15min,有效地破坏了纺锤体结构的形成,抑制了第2次减数分裂进程,致使受精卵内形成两种核相:一种是1个大的二倍性雌核和1个雄核;另一种是两个单倍性的雌核和1个雄核。不论形成几个雌原核,它们都能与雄原核相互靠近,在卵轴中央核膜逐渐发生融合,形成合子核,三倍体的合子核在卵内所占体积明显较二倍体的大。继而,合子核经过DNA复制,最后凝缩成染色体,发生有丝分裂,其过程与正常二倍体相同。  相似文献   
93.
DNA条形码旨在通过PCR技术获得一段DNA序列,在物种水平上对现存生物类群和未知生物材料进行识别和鉴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是常用DNA条形码基因之一,为研究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贝类系统进化中的评估效果,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60个贝类物种的353条COI基因序列,通过聚类法构建了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同时还对7个物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进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COI基因引物在大多数贝类中通用性较强,除在珍珠贝目中的扩增效率只有10%以外,在整个研究中扩增效率达到82.7%;60个物种中除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和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等8个物种在进化树中的进化地位与传统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差别外,其他物种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对7个物种、共26个地理群体的聚类分析发现,COI基因基本能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群体进行聚类,只有极个别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存在聚类混乱现象。综上所述,COI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贝类物种鉴别和系统发育研究,丰富了COI基因在物种鉴别应用中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4.
Vc对栉孔扇贝体内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95.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氨氮对栉孔扇贝血淋巴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20~40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25~20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40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25~5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mg/L时,酶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说明,适当的氨氮刺激可增加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增强扇贝的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但较高浓度氨氮则使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筛选获得10550条微卫星标记(SSR),检出率为8.2%,平均9.01 kb出现1个SSR位点.设计并合成120对SSR引物,筛选得到36对能够稳定扩增的引物,并利用已获得的36对SSR引物对青岛海区栉江珧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引物的扩增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共产生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3.5个等位基因,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17、0.604和0.526,表明青岛海区栉江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的EST-SSR标记和群体遗传信息为栉江珧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8.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的血淋巴中因含有血红蛋白而不同于其他多数双壳贝类。为明确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发生分布、免疫活性等特点,本研究以魁蚶转录组数据库中的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种魁蚶血红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bHbⅠ),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m RNA表达。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SbHbⅠ基因cDNA全长为867 bp,其中包括长度为48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编码1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7.5 kDa,理论等电点为9.68;氨基酸序列具有多个血红素结合位点,序列与所选其他物种的相似度范围为57%~93%,与蚶科相似度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在魁蚶成体的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血淋巴、肝胰腺及受精卵至发育23 d的幼虫体内,均能检测到SbHbⅠ基因;该基因在成体魁蚶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5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受精卵至23 d幼虫期的表达,基本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12d时急剧上升(P0.05);在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刺激和低氧胁迫后,血淋巴中SbHbⅠ基因的表达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量最高值均出现在16 h。本研究丰富了贝类血红蛋白相关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9.
三倍体栉孔扇贝的生殖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繁殖季节,对人工诱导的三倍体栉孔扇贝的生殖腺进行了外观,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本栉孔扇贝的生殖腺外观呈透明状,分不出雌雄,组织切片观察,三倍体雌性的生殖腺滤泡细胞数量少,为一大的空腔,沿滤泡壁排列着单层不连续的卵原细胞,呈不规则形态,另外有许多三倍体的生殖腺组织内含有大量的不定性细胞,可能是尚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分布在稀少的滤泡内及及其周围,未发现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无法根据滤泡的组织学牧场生区分雌雄,在检查的样品中未发现雄性个体,电镜下观察到了三倍体的精母细胞,细胞结构呈梭形,核开始收缩,细胞质内线粒体较发达,但与二倍体相比细胞及线粒体数量稀少,说明三倍体栉孔扇贝存在着雄性个体,生殖细胞增殖分化出精原细胞和少数初级精母细胞后即停止了发育。  相似文献   
100.
2003年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阴雨连绵,气温很高,导致番茄制种过程中出现采前果实内种子发芽、发酵过程中种子发芽及生产的番茄种子生活力低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