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古树名木信息查询网站构建——以东莞市建成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东莞市建成区古树名木的普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古树名木的数据库查询网站。该网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具有古树名木信息查询、树木区图查询、图片展示、留言本等功能,是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窗口,对东莞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用2003年和2013年东莞市区Landsat TM卫星的热红外波段数据建模,定量反演地温,研究东莞市热力场与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东莞市区绿岛区域分布集中,其他热力场类型分布相对分散;(2)2003年热力场以中绿岛为主,2013年以弱绿岛为主,热岛效应呈缓和趋势;(3)东莞市区的南部、东部、西部植被覆盖多,中部、北部植被覆盖少;(4)2013年东莞市区植被覆盖面积比2003年增加1.35%,10年来植被覆盖率增幅不大,2013年植被覆盖率44.70%,植被指数高的地区表现为绿岛区,植被指数可反映城市的热岛效应状况。  相似文献   
23.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形图及数字高程模型,采用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将景观分类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取斑块特征信息.结果表明:(1)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共有11个斑块类型;(2)各类型拥有的面积、周长及斑块数极不均衡;(3)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类型是帽峰山森林景观的主导景观类型;(4)经济果林、竹林类型斑块小而密集,呈散布型分布,其形状指数、密度指数均较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却较小,类型保持完整,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24.
应用RS、GIS等方法对林分蓄积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别用GIS可提取的因子和TM数据对连续清查间隔期内的不同林分蓄积量进行多元估测,精度均能达到连续清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3S技术,以1992、1998和2002年覆盖广州中心区的美国Landsat卫星影像为信息源,用监督分类辅以目视判读法,将广州市中心区的绿地分为5种类型,总精度在90%以上.通过景观格局特征的分析,获取了1992-2002年近10年间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总绿地面积减少,不同类型间发生了复杂变化,以农田绿地和附属地转为非绿地居多.农田绿地不断减少,公共绿地较缺乏.老城区应尽可能创新绿化方式,以增加景观多样性.不同绿地类型面积越来越均匀,绿地景观斑块较规则,多趋于团聚分布.  相似文献   
26.
基于RS、GIS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GIS可提取的因子、图像处理后的TM全波段光谱值及其比值为自变量,通过数量化、逐步聚类、逐步回归等方法建立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并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及其同期外业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杉木林分蓄积量判读模型线性关系显著,估算结果与外业调查数据基本相符,无显著差弄,估算精度达到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程的要求。判读模型可应用于森林连续清查间隔期内广东省杉木林分蓄积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27.
根据1998年11月接收的白云区SPOT卫星多光谱数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在地类与林分已分类的基础上,以镇为单位研究白云区林分龄组的分布情况及分类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是适用于白云区林分龄组划分的图像处理方法;最大似然法最适合于龄组划分。精度检验表明,基于主成分法的龄组划分总体精度为93.41%。  相似文献   
28.
以东莞市内桉树林为研究对象,2014年Landsat 8数据及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TM光谱值、植被指数对东莞桉树健康度的解释作用.结果表明:公顷株数、郁闭度、TM11/TM10、TM7、TM11-TM10、EVI、平均胸径、坡向、坡位、PVI、TM5/TM4、坡度、海拔和NDVI是反映桉树林健康度的主要因子,利用遥感因子TM7、TM11-TM10、TM5/TM4、TM11/TM10、NDVI、EVI、PVI可快速判断桉树林的健康状况,判对率达92.00%.  相似文献   
29.
人类生活质量与城市生态状况与密切相关,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能为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为了解东莞市的生态状况,以2016年东莞市Landsat8卫星影像为信息源,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法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对比分析2016年东莞市的生态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法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生态评价结果差异不显著,遥感生态指数RSEI法能有效地反映东莞市的生态状况;东莞市2016年RSEI指数为0.584,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趋于良好,生态状况处于"中等"的面积比重最大,为54.35%,"良好"等级的面积次之,为43.43%;东莞市生态状况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东南部和中南部的山区片和丘陵片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市区片和水乡片较差。  相似文献   
30.
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1997-2007三次森林连续清查数据为基础,基于ArcEngine组件、C#语言、ArcSDE空间数据引擎、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和.NET开发环境等计算机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符合用户需求和贴近本行业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地图基本操作、图层处理、查询统计、属性编辑、专题图、图形编辑和图像输出等功能,能满足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图形、数据更新的要求。本系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一个GIS组件式二次开发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