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利用不同孔径的防虫网为覆盖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菜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利用网室栽培菜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夏季防虫网覆盖栽培可以有效防治各种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菜心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菜心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果糖的含量。防虫网覆盖栽培还降低了菜心臺茎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考虑生产上宜采用孔径为0.710 mm的白色防虫网更适合夏季菜心种植。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菜心的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方法]以菜心早熟品种"碧绿粗薹"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菜心发芽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现蕾期、采收期生物量积累动态变化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菜心植株发芽期和幼苗期生长缓慢,花芽分化期后植株快速生长,生物量显著积累。总体而言,菜心进入花芽分化期后,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量快速增长;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对N元素的吸收量最大,其次为P、K元素,微量元素中对Mn、Fe的吸收量较大;5个发育周期中,菜心植株体内N∶P∶K比值分别为36∶7∶1、12∶1∶1、4∶2∶1、7∶2∶1、7∶2∶1;花芽分化期,N/K、N/P、N/B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生育期。[结论]该研究为菜心种植过程中营养的丰缺诊断及精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干旱胁迫对花椰菜叶片细胞保护酶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比较了干旱胁迫下不同花椰菜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硝酸还原酶 (NR)活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 ,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后各品种POD活性提高。早、中熟品种NR活性下降 ,晚熟品种NR活性提高。早、中熟品种叶绿体变圆 ,片层弯曲、解体 ,淀粉粒消失 ,嗜锇颗粒变为空腔 ,线粒体嵴及其内、外膜解体 ,晚熟品种叶绿体片层模糊、稀疏 ,线粒体结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4.
油菜素内酯对青花菜叶片中几种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廷芹  杨暹 《中国蔬菜》2002,1(5):15-17
试验设置了 0 .0 0 1、0 .0 1、0 .1mg·L- 13种浓度的油菜素内酯 (BR)处理 ,研究了BR对青花菜叶片的硝酸还原酶 (NR)、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和脯氨酸 (Pro)含量以及花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低浓度BR可提高NR活性 ;适宜浓度的BR处理可影响植株细胞膜保护酶水平 ,提高SOD、POD、CAT活性 ,促进Pro的积累 ,提高花球的质量。处理中以中浓度BR处理的花球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45.
杨暹  杨运英 《中国蔬菜》2002,1(4):33-34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是华南地区主要秋冬蔬菜之一.性喜冷凉,较低温度为其生长发育、菜薹形成和获得高产所必需.关于芥蓝生长发育规律,品种与菜薹形成,播种期与菜薹形成以及矿质营养生理等方面已有研究[1~6],而有关温度与芥蓝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芥蓝的花芽分化、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为芥蓝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菜豆为试材,初步研究了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PAO的分布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的胚芽(或含顶芽的初生叶)和子叶,而在胚根、上胚轴及下胚轴中则一直检测不到PAO活性;吸胀而未萌发的菜豆种子检测不到PAO活性,待萌发起始后PAO活性便迅速上升,在吸胀后第3 d到达峰值后便逐渐下降;菜豆萌发前期种子的胚芽PAs含量及PAO活性的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消长关系;菜豆吸胀后第5d子叶的PAO活性达到峰值并且明显高于胚芽的PAO活性,之后则逐渐下降。另外,子叶的PAs含量在吸胀后1-5 d内都远远低于胚芽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47.
涝害逆境对菜心的菜薹形成与细胞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涝害逆境导致菜心叶片及根系细胞保护系统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叶片及根系的CAT活性、叶片的POD活性在受涝害的 4d(天 )内逐渐提高 ,第 4天开始急剧下降 ,第 6天开始缓慢回升。根系的P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叶片的SOD活性在受涝害的前 4d(天 )逐渐提高 ,后 4d(天 )逐渐降低 ,根系的SOD活性出现降—升—降的现象。随着涝害程度的加剧 ,叶片的ASA与MDA含量逐步增高 ,植株的生长发育所受到伤害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8.
以"四九-油青"菜心为试材,分别于菜心苗期、抽薹期、苗期与抽薹期同时喷施不同浓度表油菜素内酯,结果表明:苗期喷施0.05mg/L表油菜素内酯,可以显著提高菜心的产量、降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49.
康云艳  黄爱政  杨暹  刘晓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65-13767,13792
[目的]以菜心品种油青四九(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 cv.Youqing 49)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脱落酸和烯效唑,分别在2~3、4~5、6~8叶期3个时期,单一和混合施用对菜心菜薹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对菜薹VC、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可溶性糖、还原糖及游离氨基酸总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所有处理中,以6~8叶期脱落酸15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菜薹VC含量最高,以4~5叶期烯效唑400 mg/L处理菜薹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除3个时期的脱落酸20 mg/L处理、6~8叶期烯效唑400mg/L以及脱落酸20 mg/L+烯效唑400 mg/L外,其余处理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菜薹的硝酸盐含量。脱落酸和烯效唑处理对菜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作用在2~3叶期效果较好。菜薹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以2~3叶期的脱落酸20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和4~5叶期脱落酸15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较高。[结论]综合而言,以2~3叶期脱落酸20 mg/L+烯效唑300 mg/L处理菜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0.
脱落酸和烯效唑对菜心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青四九菜心为材料,研究外源植物激素脱落酸和生长延缓剂烯效唑对菜心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外源脱落酸和烯效唑在2~3叶期处理可显著提高菜心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从而增加菜心产量,4~5叶期处理效果次之,6~8叶期处理效果再次之。说明在植株不同生长期,脱落酸和烯效唑处理对菜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处理中以2~3叶期A2B1、A2B2、A1B2处理光合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